01
自律,英文叫作self-discipline,就是自我管理。自律其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它跟我們人性中的一些基本特征相違背。比如說,跟我們的欲望、我們的愿望、我們希望得到的東西相違背。跟人性的舒適度相違背的東西,當你要去做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到困難、痛苦,因為需要調動你的決心、你的意志力。而調動決心和意志力是會消耗能量的,能量消耗得多了,你就會感到疲憊,你就很難堅持下去了。
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人制訂了很多發展計劃,哪怕這些計劃再理性,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其中的一些可能還是沒完成。
如果你制訂的是月計劃,為了保證完成計劃,你需要在這個月內不參加朋友聚會、不看電影、不聽音樂、不刷短視頻、不打游戲,需要通過自律來完成計劃。到最后,你會發現大部分人很難完成全部計劃。
為什么完不成?因為你的能量消耗完了。因為你要動用意志力,動用耐力,動用決心,它一定是能量消耗型的。持續消耗能量會讓你最后筋疲力盡,導致堅持不下去。
02
正是因為自律是不容易的,是痛苦的,所以一個人一生如果總是用自律來要求自己,那么有兩個可能性:一是這個人根本就不自律,因為自律的人不會天天喊要自律,自律已經變成了他本身行動的一部分,不需要強調;另外一個可能性是,如果你一直在要求自己自律,那么表明你做的那件事情可能并不是你喜歡做的事,也有可能是你做這件事情的方法有問題。
當然,有時候盡管你不喜歡,在這個時間段里你依然要去努力,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你一生都在為一件你并不喜歡的事情去自律和奮斗,這毫無疑問就是在浪費生命。
例如,備戰高考的時候,我們是可以用一段時間全力以赴,哪怕不喜歡學習也要努力。我當初高考到第三年的時候,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每天早上6點起來,晚上12 點睡覺,這種自律給我帶來了一個良好的結果,那就是考進了北京大學。
這種自律的狀態維持一段時間是可以的,一般人都可以做到。但如果是關乎一輩子的事,比如說我在北大或新東方當了老師,如果我真的不喜歡當老師,那么我每天都要告訴自己自律,因為當老師有好處,不管多么討厭當老師都要當老師,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很難堅持到今天。事實上,當初我并不喜歡當老師,好在后來當老師變成了我喜歡的事情,我就不需要依靠自律了,會心甘情愿地去努力。
因此,想要過好一生,就要盡量少用自律,要多用愛好,多用天賦。
自律是消耗能量的東西,但如果你去做自己愛好的東西、喜歡的東西、有天賦且擅長的東西,就會增加你身體中多巴胺、催產素的分泌,會使你的內心產生愉悅感,這種愉悅感就能增加能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常會發現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做十幾個小時不覺得疲勞。不喜歡的事情,做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你就想放棄。
比如說讀書這件事情,我讀過科學史方面的著作,讀過世界觀方面的著作,也讀過黑格爾的講演錄,讀過伯特蘭·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我讀這些書最多堅持一個小時,為什么?因為它在消耗我的能量,我在做一件讓我痛苦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我要說這些書都沒讀過,會覺得自己沒文化,但是去讀了這些書后,又覺得特別消耗自己的能量,其實只能叫勉強讀完。
但是當我讀喜歡的書,比如讀一本很有意思的歷史書、人文書、旅游書,當然還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凡是寫得好的,我坐下來一讀,可以讀五到十個小時。除了間歇性地起來動動身體,讓血液流動一下,其余時間都在埋首讀書。為什么?就是因為喜歡的東西讓人覺得不累,覺得時光如飛。
所以給大家一個重要的建議是,一定要選擇喜歡的事情去做,這樣才能長久地做下去。
03
現在我60歲了,還在思考人生如何從頭開始。新東方要做農業平臺,我為什么不去選另外一件事情做?畢竟憑著我的人生經驗,還有積累的資源,我是可以選很多更賺錢的事情去做的。
理由非常簡單,我喜歡農業。我在農村長大,所有的農業產品只要在我家鄉能種的,我基本全種過。我從小就喜歡看著莊稼,比如說麥苗,從地里露出來,慢慢變得綠油油,經過霜打以后蓬勃生長,結出金黃的麥穗,那種與大地的親近感給我帶來無比的幸福。做喜歡的事情能給人帶來能量,帶來能量后你就會做得越來越長久,做得越來越好。
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在開始職業生涯之前,要想好你的天賦在什么地方,你的愛好在什么地方,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把這些想清楚了,再來選擇你的職業。
當然,有的時候不一定在工作之前就能想清楚。以我當老師為例,其實我當老師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我的個性是偏內向的。在大學的時候,全班同學一起聚會、開會、討論,宿舍里臥談,我都是在一邊聽,難得會說一兩句話。所以我從來沒有想到我能當老師。
當初我選擇當老師,是因為我覺得自己自律能力比較差。我特別不喜歡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早上上班晚上回來,不能遲到不能早退。
選擇留在北大,就是因為比較自由,不用朝九晚五地工作,每個禮拜只要上八小時的課,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躺在床上看書,不但有周末,還有寒暑假。寒暑假加起來有三個月的休息時間。我喜歡到處去旅游,我可以用這三個月到全國各地去旅游。我喜歡這種自由自在、悠閑的生活狀態。
喜歡當老師這件事情,是我在北大當了三年老師以后才發生的。
最初,我根本不知道怎么面對學生,但我不得不面對學生講課。光照著課本講非常枯燥,我就加入了一些故事。除了加入故事以外,我開始總結一些講課的經驗和當老師的技巧,加入一些幽默元素等,最后越來越受學生歡迎,我也因此喜歡上了當老師。
04
所以你是否喜歡做一件事情,往往也要堅持一段時間才知道,在工作過程中可能會慢慢喜歡上正在做的事。我們的人生一般有兩條道路:一個是一開始就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個是學會了去喜歡正在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的內心才能放松。我們不需要非得鍛煉自律能力。相比于如何更好地自律,我更愿意告訴大家如何放松,讓自律變成你的助手,而不是變成你的催命鬼。
其實,缺乏自律并不一定是一件壞事。有研究表明,不修邊幅、不那么有條不紊、不那么整潔的人,常常會在創造力、想象力、創新能力上超出一般人。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種現象。當然,不包括那些因為懶散而把自己變得不修邊幅的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我們常常發現很多藝術家、科學家不修邊幅,甚至有的時候披頭散發,但是他們創造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突破了很多科學的瓶頸。
很多時候,你不一定要把自律用在讓自己變得有條不紊上,有的人看到一個瓶子放錯了地方都很難受,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只要過得去就行,把精力用在你最喜歡做的事情上,去探索、去研究,這比你通過自律把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要更加合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