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略
美國防合同管理局成立垂直起降飛機辦公室和固定翼飛機辦公室
據美國防合同管理局(DCMA)7月3日消息,DCMA宣布成立垂直起降飛機辦公室和固定翼飛機辦公室。這兩個新辦公室均由九個現有辦公室合并而成,并將隸屬于新成立的 DCMA 系統司令部。此外,DCMA還宣布將設立作戰學習中心、作戰分析與集成中心以及作戰業務中心。
歐盟投資8.52億歐元,推動電動汽車電池發展
據歐盟委員會7月4日消息,歐盟將投資8.52億歐元發展電動汽車電池,以支持歐洲向清潔、有競爭力和韌性的工業基礎轉型。據悉,項目投產后,電動汽車電池芯年生產能力將達到約56GWh。獲得本次資助的六個項目包括:ACC在法國的電池制造工廠;Verkor在法國的超級工廠;Cellforce在德國擴大高性能電池創新制造工藝的規模;NOVO Energy在瑞典的超級工廠;Leclanche在德國建設2吉瓦時(GWh)超級工廠;LG位于波蘭的氣缸制造項目。歐盟預計這些項目于2030年前投入運營,并在運營的前十年內減少約91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排放。
英國啟動陸上風電戰略
據英國政府官網7月4日消息,英國政府宣布啟動首個陸上風電戰略,計劃通過擴大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推動電力行業脫碳。根據該戰略,英國計劃每年投入7000萬英鎊,以實現到2030年將陸上風電裝機容量從目前的15吉瓦(GW)提升至27-29吉瓦。英國政府將推進40項具體行動,包括:解決陸上風力渦輪機與航空航天民用和國防基礎設施共存的問題;對全國范圍內的老舊風力渦輪機進行改造;擴大陸上風電清潔產業獎勵計劃,鼓勵開發商投資英國工業中心地帶的供應鏈或更清潔的供應鏈。
信息
歐盟投資5000萬歐元推進量子戰略,保護關鍵行業并發展芯片試驗線
據Industrial Cyber網7月4日消息,歐盟委員會計劃投資5000萬歐元以促進研究、創新及基礎設施建設。該戰略聚焦于五個優先領域:研究與創新、量子基礎設施、生態系統發展、空間與兩用技術以及勞動力技能的提升。核心舉措包括啟動“量子歐洲研究與創新倡議”,支持從基礎研究到市場應用的轉化,并設立量子設計設施和六條量子芯片試驗線。此外,還將推出歐洲量子互聯網試點設施,擴大量子能力集群網絡,并于2026年建立歐洲量子技能學院。通過與歐洲航天局合作,制定太空量子技術路線圖,同時在國防技術方面做出貢獻。歐盟技術主管亨娜·維克庫寧(Henna Virkkunen)強調了歐洲在全球量子競賽中的領先地位及其成為領先量子大陸的潛力。
法國機構首次在碳基電路中實現量子態相干控制,相干時間達1.3微秒
據Nature官網7月1日消息,法國C12公司與巴黎高等師范學院(ENS)在《自然通訊》期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首次在碳基電路中實現了量子態相干控制,并測得碳基自旋量子比特相干時間達1.3微秒,創碳基量子電路最高紀錄,且較相同環境條件下硅基量子點的記錄高出一個數量級。該實驗采用懸浮碳納米管雙量子點結構,實現了在300mK低溫下通過微波腔內光子操控量子態,并能夠在零外部磁場下對量子態進行相干控制。他們這一成就表明,碳納米管可作為腔量子電動力學(Cavity-QED)架構中自旋量子比特的主體材料的有潛力候選者。
生物
財政部對部分歐盟進口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
據人民網7月6日消息,財政部決定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采購預算金額4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醫療器械,確需采購進口產品時,排除歐盟企業(不包括在華歐資企業)參與,非歐盟企業提供的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占比不得超過項目合同總金額的50%。此措施是因歐委會于2025年6月20日出臺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采購,中方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環境而采取的對等限制措施,在華歐資企業生產產品不受影響。
東盟-英國衛生安全伙伴關系計劃啟動,將加強東盟預防、發現和應對健康威脅的能力
據英國政府7月4日消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和英國正式啟動為期五年的東盟-英國衛生安全伙伴關系計劃(HSP)。英國將資助東盟改善衛生系統,提升醫療保健可及性,增強應對氣候變化健康影響等新威脅的能力,還將與四方機制(世衛組織、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環境署)合作,支持“東盟同一健康聯合行動計劃”,幫助應對抗生素耐藥性等威脅。
柬埔寨6月份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呈異常增加
據新華社7月5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柬埔寨6月份共報告7例實驗室確診的人類感染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呈現月度異常增加。2025年1月1日至今,柬埔寨已確診12例人類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病例6例。
美國科研團隊開發人類心臟數字孿生模型探索心臟隱藏機制
據penntoday網7月3日消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能反映心臟功能可見和不可見方面的數字孿生模型。該模型結合了成像數據、機械特性和手術干預模擬,可模擬心臟瓣膜衰竭等情況,還能個體針對患者定制,幫助了解干預對液體流動和組織壓力的影響,以更個性化地指導診斷、預測藥物反應和手術計劃。
能源
美國能源部推進DOME微堆試驗臺項目,西屋電氣等將開展首批微堆試驗
據小堆觀察7月6日消息,美國能源部更新了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審查程序。同時,美國能源部宣布完成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NL)DOME微堆實驗臺的NEPA審查,認定利用改造后的實驗增殖反應堆-II(EBR-II)安全殼設施進行系列微堆測試不會產生顯著環境影響(FONSI),加速推進DOME微堆試驗臺項目。DOME設施每次僅能容納一座反應堆進行測試,預計運行周期最長六個月。西屋電氣與Radiant成為首批測試企業,計劃2026年開展試驗,西屋電氣將測試其eVinci鈉冷熱管反應堆的縮比版本,而Radiant將測試其Kaleidos高溫氣冷堆。
海洋
英國皇家海軍接收首個自主掃雷系統
據英國防務周刊7月5日消息,英國皇家海軍正式接收首個自主掃雷系統并已投入使用,以應對水雷威脅。該系統名為SWEEP,由英國TKMS Atlas UK公司制造,通過遙控無人水面艇與有效載荷相結合,可模擬艦船聲磁信號引爆數字水雷,并支持遠程操作,提高掃雷安全性與效率。首批交付3套系統,該系統具備與英法海上“反水雷措施”(MMCM)計劃及SeaCat無人潛航器協同作戰能力。此舉體現英國向“混合艦隊”轉型戰略,并強化英海軍全球掃雷作戰能力。
日本計劃出售給菲律賓6艘二手護衛艦
據參考消息網7月6日消息,日本已就對菲律賓出口海上自衛隊二手護衛艦一事與菲政府達成協議。如果推進順利,將成為日本二手護衛艦出口的首個成功案例。其目的是增強與菲律賓軍方的協同作戰能力。預計此次出口的將是海上自衛隊的6艘“阿武隈”級護衛艦。據報道,日菲兩國正在深化安全合作,構建準同盟關系。如果菲律賓軍隊能夠使用日本研制的護衛艦,預計雙方的聯合處置能力將得到提升。
韓國開建新一代極地科考破冰船
據國際船舶網7月3日消息,韓國韓華海洋將開建新一代極地科考破冰船“ARAON2”號。新船總噸位達16560噸,是韓國現役唯一破冰船“ARAON”號(7507噸)的兩倍多。其核心性能包括:搭載環保型LNG雙燃料電力推進系統;具備PC3級破冰能力,能以3節航速雙向破除1.5米厚冰層;適應零下45℃極端環境,航行范圍可覆蓋北緯80°以上高緯度北冰洋;生活設施達頂級客輪標準。該項目由韓國海洋水產部推進,旨在應對極地環境變化及研究需求擴張。
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對世界航運理事會展開反壟斷調查
據國際船舶網7月4日消息,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正對世界航運理事會(WSC)及其成員享有的有限反壟斷豁免權啟動審查,此舉被視為特朗普政府對航運業強硬立場的延續。全球托運人論壇(GSF)指出,此前歐盟取消《聯盟豁免條例》(CBER)后,拜登政府也曾考慮類似行動,但美國貨主因擔憂失去現有優勢而態度猶豫。FMC質疑WSC的活動可能超出其協議范圍,從運營合作轉向政策游說。WSC回應將全力配合審查,并強調其嚴格遵守監管要求。
航空
美空軍F-16C和F-15E戰機完成多架XQ-58A無人機控制測試
據theaviationist網站7月6日消息,美空軍在空戰訓練中完成F-16C和F-15E戰機控制XQ-58A無人機測試。測試期間,美空軍駕駛F-16C和F-15E戰機,分別控制兩架XQ-58A“女武神”無人機,驗證了無人機態勢感知賦能和協同飛行能力。美空戰司令部司令肯·威爾斯巴赫表示,此次測試直接解決了現代戰爭不斷發展的需求,將為美空軍提升空中作戰效能提供支持。
美軍加快推進B-21隱形轟炸機生產速度
據airandspaceforces網站7月5日消息,美國空軍表示,計劃在2026財年投入103億美元,用于為B-21轟炸機研發和制造,以及提升產能。美國空軍此前的預算顯示,B-21的生產(基于購買100架飛機的計劃)可能會在2030年代中后期結束,這意味著其生產速率為每年7架左右。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奧爾文表示,B-21是下一代迭代產品,具備更強的隱身性能和投送能力,目前正處于測試和初期生產階段。
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聯合韓華公司合作研發中空無人機發動機
據janes網站7月3日消息,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ADD)聯合韓華公司合作研發中空無人機(MUAV)發動機。當前,韓軍將現役RQ-4 Block 30“全球鷹”高空長航時(HALE)無人機視為的韓國自研中空無人機的替代品,其動力由1200馬力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提供。韓軍擬引入1200馬力發動機中的部分技術,并在2028年前為MUAV開發1400馬力的發動機。
航天
美太空軍授予波音公司價值28億美元合同,用于研制兩顆下一代戰略通信衛星
據usnews網站7月3日消息,美太空軍授予波音公司一份價值28億美元的合同,用于研制2顆作為美核指令、控制和通信網絡支柱的新一代軍事安全通信衛星。該衛星作為“演進戰略衛星通信”(ESS)項目的一部分,預計耗資80億美元,將補充并取代現有“先進極高頻”(AEHF)衛星星座。一旦成功部署,ESS衛星星座將為美國家指揮機構和全球駐扎部隊提供全球廣域關鍵抗干擾通信鏈路,為增強作戰通信韌性提供支持。
新材料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首次利用量子機器制造半導體
據Tech Xplore 7月3日消息,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量子機器制造半導體,未來或改變芯片制造方式。研究人員采用量子機器學習(QML)方法,對159個GaN HEMT(氮化鎵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半導體實驗樣本的數據進行分析,其開發了一種量子核對齊回歸器(QKAR)架構,將數據轉換為量子態,從而啟動機器學習過程。從數據中提取所有特征后,經典算法會檢索信息,然后對其進行訓練以指導制造過程。據悉,這項研究可能降低半導體行業的制造成本并提升設備性能,還可能產生其他深遠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先進科學》期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利用固態冶金工藝開發超性能金屬合金
據METAL TECH NEWS 7月3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固態冶金的方式開發超性能金屬合金,可在未來10年內將工業創新能力提高10倍。研究人員利用專門的攪拌器,制造均勻到原子水平的金屬粉末,并在在原子水平上混合金屬粉末以制造合金。該工藝的生產速度比傳統工藝快10倍,生產合金的強度高2倍。這種合金制造技術可應用于制造自行車、汽車、火箭和核聚變反應堆等各種高性能產品。
先進制造
中國深空探測實驗室研制了全球首個全月壤3D打印機
據VoxelMatters 7月3日消息,中國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研制了全球首個全月壤3D打印機。該系統通過太陽能聚焦(拋物面反射鏡+光纖傳輸)產生高溫光斑(約1600℃)熔化月壤,逐層堆積成形。其打印精度達±0.5mm,支持從月壤磚(基礎結構)到蜂窩狀輕量化構件(抗隕石沖擊)的多樣化制造。該技術驗證了使用月球土壤作為唯一月球建筑原材料的可行性,實現了真正的原位資源利用,無需從地球運輸任何其他材料。未來有望延伸至火星、小行星等場景。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