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25國際商會中國仲裁日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國國際商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黨宏致開幕辭,北京市司法局局長崔楊致歡迎辭。國際商會仲裁委員會主席克勞迪婭?所羅門、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高級法官馬曉旭發表主旨演講。多邊合作部(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局)副部長竺際偉主持開幕環節。國際商會仲裁與替代性爭議解決北亞地區主任、國際商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黃志瑾致閉幕辭。
黨宏表示,中國國際商會作為中國參與國際商會規則制定的主要平臺,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強化平臺功能、深化規則對接、促進能力建設,積極推動中國國際商事仲裁高質量發展,為中外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崔楊表示,北京將重點推進深化國際規則制定參與度,加強涉外仲裁人才培養,優化仲裁服務生態。希望全球仲裁界深化合作,共同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仲裁新秩序。
克勞迪婭?所羅門表示,在當前國際形勢和發展趨勢下,結合中國企業國際合同中的議價能力與風險管理,國際商會仲裁在跨國糾紛中具有絕對的中立性、可執行性及靈活性。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業務拓展,國際商會也將持續優化仲裁服務,助力中企提升國際合規與風險應對能力。
馬曉旭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始終積極推動仲裁法律規則完善和仲裁制度改革,促進仲裁與司法的對話和交流。通過分享指導性案例,深刻詮釋了仲裁和司法的關系,全面展示了我國法院將進一步為仲裁的發展賦能增效。
研討會還進行了《中國之聲-票選中國國際仲裁里程碑事件(2024-2025)》,最終大灣區突破涉外因素三要素-港資港法港仲裁、喚醒關聯案件法院管轄及ICC香港仲裁獲內地司法保全支持榮獲2024-2025中國國際仲裁里程碑三大事件。
專題研討環節,各位發言嘉賓圍繞國際仲裁中的快速仲裁程序:ICC的實踐和經驗展開討論,分享國際仲裁中的快速仲裁程序在全球范圍內的實踐經驗;圍繞ICC Dispute Board:中國企業如何利用該機制預防和解決中長期合同的爭議展開交流,討論國際商會爭議解決委員會(ICC DB)規則和包括仲裁在內的爭議解決機制的戰略性運用策略。最后通過“模擬國際商會仲裁院委員會會議:仲裁員回避流程實景演練”,重點解析了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對仲裁員回避申請的內部決策機制。
該研討會由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和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聯合主辦,國際商會上海代表處和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局共同承辦,來自全球10個國家和中國16個省市近200名代表參加會議。
▌來源: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局
編輯/童思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