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ERP系統的實施往往被寄予厚望。然而,許多公司在實際操作中發現,ERP系統最終變成了財務部門的專屬工具,業務部門卻很少使用。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這一現象。
為什么ERP最后總是只剩財務在用?
1. 財務模塊是ERP的核心
ERP系統的理論目標是整合企業所有業務流程,但在實際操作中,財務模塊往往是最先被采用且最離不開的部分。原因很簡單:
財務是剛性需求:涉及報稅、合規、審計、融資,企業必須使用。
業務模塊的替代性:業務部門可以依靠人工操作,但財務模塊的缺失會導致嚴重的稅務風險和財務問題。
2. 國產ERP的起源
許多國產ERP廠商最初是從財務軟件起步的,逐步擴展到其他業務模塊。因此,ERP系統的實施往往優先考慮財務模塊,業務模塊則被放在次要位置。
3. 企業的實際需求
盡管企業高層口頭上強調“全流程打通”和“業務財務一體化”,但實際上,他們更清楚財務模塊的重要性。業務模塊的使用則被視為可有可無。
4. 企業環境的決定性作用
財務合規是企業生存的底線,而業務流程的優化則是效率問題。只要這一邏輯不變,ERP系統“財務獨大”的局面就不會改變。
業務部門不是懶,是用不起
1. 業務部門的核心目標
業務部門的目標是成交、回款、交期、價格等,這些目標與合規流程無關。ERP系統的操作對他們來說是“額外工作”,會增加工作負擔。
2. 業務部門的工作節奏
業務部門每天都在處理臨時問題和突發事件,ERP系統的標準化流程往往不適合這種高速運轉的環境。
3. 缺乏正向激勵
業務部門使用ERP系統通常沒有直接的正向激勵,反而可能增加工作強度和被追責的風險。因此,他們的選擇是理性的。
4. 普遍現象
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個別企業,而是普遍存在于中小企業和競爭激烈的行業中。
企業環境和行業屬性決定了ERP的使用邊界
1. 適合全流程的企業
一些流程型制造、大宗商品、能源化工等企業,因其業務標準化高、產品單一、組織規模大,ERP系統能夠很好地匹配其管理模式。
2. 不適合全流程的企業
大多數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因行業競爭激烈、產品非標、訂單碎片化,ERP系統顯得過于沉重,難以適應其靈活多變的需求。
3. 階段性選擇
企業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優先級,ERP系統的實施應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調整,而不是盲目追求全流程上線。
輕流:低代碼平臺的解決方案
在面對ERP系統“財務獨大”的問題時,輕流等低代碼平臺提供了一種靈活的解決方案。輕流允許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快速構建和調整業務流程,而不需要復雜的IT支持。通過輕流,企業可以在不影響財務模塊的情況下,逐步實現業務部門的數字化。
ERP到底該怎么用?企業該怎么看?現在怎么做
- 錄入基礎單據:銷售訂單、采購訂單、庫存出入庫單等基礎單據先錄入系統,確保賬、貨、錢對得上。
- 固定每月對賬:每月一次對賬,確保系統數據的準確性。
- 解決業務部門的痛點:根據業務部門的需求,使用輕流等工具,解決他們最頭疼的問題。
長期怎么看
ERP系統的本質是企業的一項底層能力建設,不是競爭力,也不是轉型工具,而是企業“活下去”的基本盤。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階段和需求,靈活調整ERP系統的使用策略。
ERP系統的實施效果,反映了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企業應根據自身節奏和階段,穩住核心的賬、貨、錢,解決最關鍵的業務動作,系統自然會慢慢活起來。歸根到底,ERP不是用來加速企業,而是用來穩住企業底盤的。
通過引入輕流等低代碼平臺,企業可以在不影響財務模塊的情況下,逐步實現業務部門的數字化,從而避免ERP系統“財務獨大”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