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剛剛宣布創建新黨,不到24小時便遭到了怎樣的反制?馬斯克如果要成立新黨,未來還將面臨怎樣的困難?
美國當地時間9月4日,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標志著這份堪稱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正式生效。
同一天,一直對這份法案持強烈批評態度的馬斯克也發起了行動,他在社交媒體X上發布投票,詢問美國網友,是否支持成立“美國黨”,把美國民眾從兩黨體制中“解放出來”。結果在經過一天的投票后,超過120萬的網民投票中,多達65%的人選擇了支持。
隨后馬斯克宣布:“支持和反對比例為2:1,表明你們想要一個新政黨,你們也會有個新政黨。”
這意味著,馬斯克將成立一個全新的政黨,直接挑戰美國兩黨,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挑戰特朗普的權威。
但是在美國根深蒂固的政治體系中,馬斯克離經叛道的行為,注定會面臨重重阻礙,尤其是他還跟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矛盾,這也直接激怒了特朗普的眾多支持者。
就在馬斯克宣布要成立“美國黨”后不到24小時,針對他的反制措施便開始了。
美國風險投資家詹姆斯·菲什巴克(James Fishback)當天宣布,因為馬斯克成立新黨派,與他作為特斯拉CEO的全職職責產生了沖突,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和精力,因此他決定推遲旗下公司推出一只與特斯拉掛鉤的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并預測特斯拉董事會將對馬斯克“采取適當行動”。
雖然菲什巴克的反制還不足以動搖馬斯克的經濟帝國,但是背后卻傳遞出一個很危險的信號,那就是它向其他與馬斯克公司的合作者以及潛在投資者,在與馬斯克合作時,都不得不考慮所帶來的政治效應,是否會波及自身,這足以勸退很多謹慎的投資者。
而對于馬斯克而言,他想要建立一支真正有影響力的新黨派,也絕非那么容易的事情。因為美國“兩黨制”的基礎,實際是源于美國“贏家通吃”的選舉制度,即便馬斯克支持的競選者能夠獲得部分選民的支持,但是只要他們在選區內擊敗不了共和黨和民眾黨,那么就不會有任何有效得票,更不會對美國政壇產生影響。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1992年參選的獨立總統候選人羅斯·佩羅,當時佩羅獲得了多達18.9%的普選票,但是卻沒有獲得任何選舉人票,因為他沒有辦法在任何一個州取得第一的票數地位。
但是對于馬斯克而言,如果他真的敢于“持之以恒”推進“美國黨”的建立,那么等待他的,也并非全無希望。
有學者指出,馬斯克最好的機會,是在2026年的美國中期選舉上,因為現在美國兩黨在國會的差距非常小,從這一次對“大而美”的法案投票結果也可以看出來,參議院是51:49通過,眾議院票型是218票贊成、214票反對,這意味著任何一派稍微有跑票,都可能改變結果。
如果馬斯克支持的議員能夠在中期選舉中拿下哪怕一個國會席位,那么僅憑這一張中立選票,都值得兩黨大力拉攏,到時候馬斯克將真正對美國政壇發揮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