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宣布成立“美國黨”(American Party),宣稱要“將自由歸還給80%的中間選民”。這一宣言直接劍指特朗普簽署的《大而美法案》——該法案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削減清潔能源補貼,使特斯拉每年損失約12億美元,更威脅SpaceX的國防合同。曾經的政治盟友反目成仇,馬斯克以成立新黨為武器,將美國政治推向未知的深淵。
一、第三黨困局:制度絞殺與馬斯克的破局野心
美國兩黨制對第三方的壓制根深蒂固。“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使小黨難以生存:綠黨因訴訟錯過2020年得州選票期限;1992年富豪羅斯·佩羅以19%普選票創第三黨最佳戰績,卻因未贏任一州而顆粒無收9。馬斯克試圖以“關鍵少數”策略破局:
- 目標精準:2026年中期選舉爭奪2-3個參議院、8-10個眾議院席位,利用兩黨微弱差距(參院51:50)成為“造王者”;
- 技術賦能:通過X平臺(6800萬美國用戶)和AI助手Grokk精準動員選民,聚焦國債危機與科技競爭議題;
- 資金迂回:聯邦法律限制個人對政黨捐款(年上限44.3萬美元),但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可無限制投放廣告,馬斯克借此繞開監管。
即便如此,法律門檻近乎殘酷:需在50州收集超200萬簽名,耗時18個月以上,兩黨已揚言通過訴訟阻撓。
二、得州:美國黨的生死戰場與特朗普的噩夢
得州是馬斯克經營12年的“政治試驗田”,也是共和黨傳統票倉。若美國黨在此突破,將直接動搖特朗普的根基:
- 地方勢力成型:2025年得州議會通過馬斯克支持的十余項法案,包括SpaceX基地周邊空域管制權、特斯拉備用發電機快速安裝條款,政策杠桿已向馬斯克傾斜
- 選民基礎重疊:馬斯克在得州擁有科技精英與溫和共和黨人群支持,而特朗普的民粹政策正遭此群體反噬;
- 選舉數學威脅:若美國黨分流共和黨5%以上選票,共和黨可能在得州眾議院席位中潰敗,甚至喪失關鍵搖擺州優勢。歷史警示:1992年佩羅分走老布什19%選票,直接導致其連任失敗。
三、特朗普的反擊:國籍武器化與商業絞殺
特朗普的報復手段直擊馬斯克命門:
- “無國家的人”威脅:利用《大而美法案》新增條款,威脅取消SpaceX國防合同(占其收入37%);
- 輿論定罪:將馬斯克污名化為“國家公敵”,對比其執政初期對特斯拉的扶持,強化“背叛者”敘事;
- 全球產業鏈阻擊:特斯拉上海工廠緊急擴產40%,電子制造業向墨西哥轉移38%,暴露馬斯克的避險焦慮。
四、亂局本質:科技資本與政治權力的終極博弈
馬斯克的豪賭暴露美國政治深層矛盾:
- 中間選民覺醒:X平臺民調顯示80.4%用戶支持打破兩黨壟斷(453萬人投票),反映民眾對極化政治的厭倦;
- 制度性缺陷:70%選民認為兩黨不代表自身利益,但選舉改革因既得利益集團阻撓停滯;
- 全球資本反噬:當星鏈在烏克蘭被控“數字參戰”、特斯拉遭歐盟反補貼調查,馬斯克的全球業務與國家主權沖突加劇。
結語:沒有贏家的權力游戲
馬斯克以新黨為矛,特朗普以行政權為盾,二者博弈將美國推向“碎片化治理”邊緣。若美國黨在得州獲勝,特朗普的立法議程將癱瘓;若失敗,馬斯克恐面臨百億美元級損失。但更深遠的危機在于:當國籍成為政治武器、資本與政權公開宣戰,美國的制度韌性正遭遇建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這場斗爭遠非二人恩怨,而是全球化時代科技寡頭與民族國家權力邊界的首次正面碰撞——無論結局如何,美國政治已永久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