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稱,北約32國領導人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峰會落下帷幕。這次會議受到外界的密切關注原因不單單是日韓領導人拒絕出席,而是德國反對在聯合聲明中提及“中國”這一事引發世界一片嘩然。此事充分暴露了北約內部的深刻分歧,同時也映射出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微妙變化。此次北約海牙峰會,原本應該是聯盟凝聚力的重要場合,但日韓領導人卻缺席了如此重要的會議,對此北約國家也是感到一頭霧水。
韓國總統李在明以“國內事務繁重與中東局勢不穩”為由取消行程,日本首相石破茂則以“中東安全環境復雜”為由退席。這也是兩國從2022年成為北約的“印太伙伴”以來首次缺席峰會。雖然這兩個國家都給了看似合情合理的理由,但其實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之所以缺席此次峰會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突然取消原定于峰會期間與亞太四國的三邊會議,日韓徹底失去了參會的動力。眾所周知,特朗普重回白宮后,一直奉行的都是“美國優先”政策。
而且還強硬的要求周邊盟友加大軍費支出,這讓對軍費控制較為嚴苛的日本很反感。此次峰會上,北約成員國在美國的提議下,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在2035年前將軍費開支提升至GDP的5%。這一結果被美國媒體報道稱之為是特朗普在任期間的“歷史性成果”,但真正執行起來恐怕不會像想象中的那么順利。此次峰會北約發布的聯合聲明中,和往年大有不同的是,不再頻繁提及“中國威脅”,甚至這份聲明對中國一個字都未提及。
這一罕見情況在北約召開的多次會議中從未有過,據消息人士透露,在聲明發表之前,曾有一個內部討論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德國力排眾議,堅決反對將“中國”寫入聲明,他們認為,這么做會損害中德貿易。德國總理默茨政府的這一立場,與其此前在歐盟峰會上反對對華強硬措辭的態度一脈相承,看得出來,德國這次在對華立場上的考量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