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決定自己單干了,他宣布成立“美國黨”,口號是“還給民眾自由”,核心政策包括十年內砍掉一半政府赤字、推動人工智能和太空技術發展,以及反對政府過度監管。他主張用科技優化公共服務,比如用算法代替官僚決策。有網友問馬斯克什么時候參加競選,馬斯克回復:明年。
對于馬斯克的行為,特朗普的回應斬釘截鐵,他聲稱:馬斯克“可以從中找點樂子”,但他認為這實屬“荒謬”。雖然嘴上說得很簡單,但實際上特朗普已經開始布局,準備對馬斯克采取行動。
對于馬斯克而言,質疑聲也不少:政策自相矛盾:馬斯克一邊批評政府債務,一邊靠著政府補貼起家,特斯拉拿過35億美元補貼,SpaceX七成收入來自政府合同。
削減赤字可能壓縮社保開支,科技導向政策對普通工人、農民幫助不大,反而可能拉大貧富差距。美國兩黨制像一堵百年老墻,馬斯克想撞開它,困難重重,首先就是制度歧視:
美國選舉“贏家通吃”,第三黨就算拿到20%選票,也可能一張選舉票都得不到。新黨要在50個州湊2000多萬簽名才能參選,光加州就要110萬,耗時費力還容易被兩黨用法律手段攪黃。
另外,美國個人每年給政黨捐款不能超過4.43萬美元,馬斯克再有錢也使不上勁。多數人想換新黨,但怕“浪費票”,最后還是會投給老牌政黨。特朗普的反應更直接,罵他是“靠補貼吸血的資本家”,甚至威脅“把他遣返回南非”。
那馬斯克就沒機會了嗎?其實也不是,在科技圈,馬斯克還是有比較廣泛支持的,像馬克·庫班這類富豪支持他,硅谷雖然誕生了眾多富豪,但這些富豪的成功僅僅限于財富上的富足,在政治上這些新貴很難有所突破。如果馬斯克能夠當選,對于這些新貴來說,是個好消息。
而年輕人則早已厭倦了老牌政客之間的爾虞我詐,他們渴望能有一股新勢力突破美國政治的枷鎖,這些人對于馬斯克而言,可以視為基本盤。
馬斯克的反對者擔心什么?說個奇怪的事實,反對馬斯克參選的,其實是最支持馬斯克的那群人,也就是特斯拉的投資者,這些人害怕他過分參與政治,從而無法專心經營,在他擔任效率部部長的幾個月間,特斯拉股價跌了34%,建黨當天又暴跌5.5%。
民主黨批他“富豪統治”,共和黨怕他分走選票,若流失15%支持,可能丟掉國會控制權。 更深層的爭議是:馬斯克手握X平臺和星鏈,有人質疑他“借民主之名,行科技寡頭統治之實”。而馬斯克面對更大的困難在太空,若特朗普砍掉NASA預算,SpaceX合同就懸了,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可能崩盤。
短期看,“美國黨”最現實的作用是當“攪局者”,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分流共和黨票倉,逼兩黨在新能源、債務問題上妥協。 長期看,除非推動選舉制度改革,比如比例代表制,否則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過去成功的第三黨,最長也就撐十年。馬斯克面臨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只不過道路是崎嶇的,前途是黑暗的。他能不能成功,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