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會在某個瞬間,被一個問題擊中:到底怎么過,才對得起這一生?這個問題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既遙遠又璀璨,牽引著我們不斷思索人生的意義與方向。
是功成名就,站在世界之巔,接受萬人敬仰?還是平平淡淡,守著一份簡單的幸福,享受歲月靜好?是追逐夢想,哪怕一路荊棘,也要抵達遠方?還是安穩度日,在熟悉的地方,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卻也都在不斷尋找更圓滿的那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到底怎樣的人生,才是不負此生 。
01
鄧穎忠的創業人生
在廣東中山,有這樣一個人,他的故事寫滿了傳奇,他就是中順潔柔的創始人鄧穎忠。
鄧穎忠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貧困的生活沒有困住他,反而讓他早早有了改變命運的決心 。1979 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地,28 歲的鄧穎忠揣著東拼西湊來的 500 元,一頭扎進了創業的浪潮 。他接手了一家瀕臨倒閉的水泥紙袋廠,帶著幾個工人,開啟了艱難的創業之旅。
創業初期,資金緊張、設備簡陋、技術落后,每一樣都像大山一樣壓在鄧穎忠身上。但他沒有退縮,白天跑業務,晚上和工人一起研究生產,常常忙到深夜。就這樣咬牙堅持,工廠慢慢有了起色,訂單越來越多,日子似乎走上了正軌。可命運卻和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1986 年元旦,一場大火把工廠燒了個精光,多年的心血瞬間化為烏有。
看著那片廢墟,鄧穎忠的內心滿是絕望,未來的路在哪里?他無數次問自己。
但鄧穎忠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打倒。他四處奔走借錢,向朋友、向銀行,只要有一絲希望,他都不放過。靠著過去積累的信譽和誠懇的態度,他終于湊到了資金,重新購置設備,招聘工人,讓工廠再次運轉起來。這次經歷讓鄧穎忠明白,要想在市場站穩腳跟,必須做出改變。
當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紙的市場需求逐漸增大 。鄧穎忠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1989 年,他毅然決定轉型,放棄經營多年的水泥紙袋業務,投身生活用紙領域。他給新公司取名 “中順潔柔”,寓意產品潔凈柔軟。
為了做出高品質的紙巾,鄧穎忠不惜成本,選用最好的原材料,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 。他親自參與產品研發,從紙張的柔軟度、吸水性到包裝設計,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關。
在銷售上,鄧穎忠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沒有像其他企業那樣大規模投放廣告,而是專注于建立穩定的客戶群體。他和經銷商們坦誠相待,給予他們足夠的利潤空間和支持。
他常常親自拜訪客戶,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及時改進產品。就這樣,潔柔紙巾憑借著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口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逐漸嶄露頭角。從珠三角的小市場,一步步走向全國,甚至遠銷海外。
2010 年,中順潔柔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首家 A 股上市的生活用紙企業。這一刻,鄧穎忠多年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回首過往,從一個身無分文的創業者,到紙業大亨,鄧穎忠用自己的堅持和智慧書寫了一段輝煌的人生篇章。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勇敢前行,專注做好一件事,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的人生,便是不負此生。
0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與成就
如果說鄧穎忠的人生是一部在商海拼搏的奮斗史,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則是一部在苦難深淵中探尋靈魂救贖的精神史詩。
1821 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軍醫。童年的他,在醫院宿舍昏暗擁擠的環境中成長,聽著病人的呻吟,看著生活的艱辛。但書籍成為了他的避難所,在文字的世界里,他找到了慰藉和力量。
少年時期,他進入軍事工程學校學習,可他的心卻始終被文學牽引 。畢業后短暫的軍人生涯,也沒能阻擋他投身文學創作的腳步。
24 歲時,他發表了處女作《窮人》,一舉成名,仿佛一顆新星在俄國文壇冉冉升起 。可命運似乎嫉妒他的才華,很快就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1849 年,他因參加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被捕,被判處死刑。在
刑場上,他經歷了人生中最絕望的時刻,當行刑隊舉槍瞄準,死亡近在咫尺,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對生命的眷戀。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特赦令傳來,死刑改為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
這一轉折,讓他從地獄邊緣撿回一條命,卻也將他拋入了另一個苦難的深淵。
在西伯利亞的四年苦役生活,如同噩夢一般。他與罪犯們一同住在狹小、潮濕的牢房里,每天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疾病也時常纏身,他患上了癲癇,身體和精神都遭受著巨大的折磨。
但正是在這暗無天日的日子里,他開始深刻地反思人生,思考人性的善惡、社會的不公以及信仰的力量。他接觸到了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看到了他們的苦難與掙扎,也感受到了他們身上質樸的善良和堅韌的生命力。這些經歷,成為了他日后創作的寶貴素材。
服完苦役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又被強制服兵役。多年的流放生活,讓他身心俱疲,回到彼得堡時,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年輕氣盛的作家,而是一個飽經滄桑、對人生有了深刻感悟的思想者。
此時的他,面臨著生活的重重困境,經濟上極度貧困,為了償還債務和維持生計,他不得不拼命寫作。可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追求。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出了一系列震撼世界的作品。《罪與罰》中,他深入剖析了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內心的矛盾與掙扎,探討了犯罪與救贖的主題;《卡拉馬佐夫兄弟》更是他的巔峰之作,通過一個家庭的故事,展現了人性的復雜、道德的困境以及信仰的意義。
這些作品,不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對人類靈魂的深度挖掘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被疾病和貧窮折磨,但他卻在苦難中不斷反思人生,珍惜每一個可以用來創作和思考的瞬間。
他用自己的作品,為人類的精神世界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生活充滿苦難,我們也不能放棄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我的提升。在困境中堅守,在苦難中成長,這樣的人生,同樣綻放著光彩。
03
三位不同人生的普通人
(一)單身中年人的孤獨人生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位中年人,他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孤單。他年輕的時候,性格開朗,朋友眾多。那時候,周末的聚會、下班后的小酌,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一起談天說地,暢想未來,他以為這樣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他對婚姻和生子有一種莫名的恐懼,總覺得那會帶來無盡的麻煩 。他想找個伺候自己的人,而不是去伺候別人。
抱著這樣的心態,他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組建家庭的機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身邊的朋友紛紛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孩子。
他們的生活重心逐漸轉移到家庭上,再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像以前一樣相聚 。
曾經熱鬧的聚會越來越少,電話和信息也漸漸稀疏。他開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寂寞,周末的時光變得漫長而無聊。
他會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看著空蕩蕩的房間,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有時候,他會給朋友發信息,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可得到的回復總是簡單而匆忙。
他的生活變得越來越邋遢,房間里堆滿了雜物,家具和電器陳舊不堪。
有人勸他收拾一下,他卻滿不在乎,覺得反正只有自己住,沒必要費那個事。
他的身體也在孤獨和不規律的生活中逐漸垮掉,心臟出現了問題 。
而他的離世,也充滿了無奈和悲涼。親戚家的小孩找到他,談論房子的事情,暗示他去世后房子應該歸親戚。這讓他無比憤怒,情緒激動之下,和親戚爭吵起來 。回到家后,他一個人坐在黑暗中,越想越氣,心臟突然一陣劇痛,就這樣孤獨地離開了人世。他的一生,看似自由灑脫,沒有家庭的束縛,可實際上卻充滿了空虛和寂寞。
他逃避了責任,也失去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情感寄托,最終在孤獨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二)退休老人的失落晚年
有這樣一位老人,退休后,他懷揣著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回到了農村老家。
他想著,在那里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種些花花草草,過上悠閑自在的日 。他在老家蓋了一座小樓房,滿心歡喜地開始了他的養老生活。
可現實卻給了他重重的一擊。農村的生活并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能一起聊天的人很少,每天除了干些農活,幾乎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
生活上也有諸多不便,看病買藥都要跑很遠的路。兒女們也不放心他一個人在老家,經常打電話勸說。在種種因素下,他無奈地搬回了城里。
本以為回到城里,生活能熱鬧一些,可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他和小輩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代溝,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生活觀念,都相差甚遠。
他想和孩子們一起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感悟,可孩子們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他的話不怎么感興趣。
他嘴饞了,買些自己喜歡的傳統小吃回家,可兒媳和孫子卻嫌棄口味不合,碰都不碰。這讓他覺得自己就像個外人,在家里是那么的多余。
更讓他恐懼的是,周圍的老熟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地離世。每次參加葬禮,他的心里都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他常常會想,自己還能活多久?下一個離開的會不會是自己?
這些想法像陰影一樣籠罩著他,讓他的晚年生活充滿了失落和不安 。
他沒有提前規劃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沒有培養一些能讓自己充實起來的愛好,最終只能在孤獨和恐懼中度過余生。
(三)享受主義老人的感悟
在一趟漫長的高鐵旅途中,有一位年輕人和鄰座的老人相談甚歡。
這位老人有著自己的公司,不過他很懂得放權,讓自己有了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他是個十足的享受主義者,認為人生就應該不斷地去豐富自己的經歷。他去過很多地方,品嘗過各地的美食,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
他覺得,這些經歷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是年老后躺在病床上回憶往事時最溫暖的慰藉。他告訴年輕人,人生需要多去嘗試,哪怕是一些看似不太好的事情,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但老人也有自己的遺憾。他感慨地說,自己醒悟得太晚了。
如果年輕的時候能早點開竅,就應該為了事業理想全力以赴地奮斗一回。那時候,青春正好,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本可以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可那時的他,沒有明確的目標,注意力也過于分散,總是被各種瑣事所干擾。
等到他終于明白奮斗的意義時,歲月已經不饒人,體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 。他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順其自然地度過余生。
04
結語
從鄧穎忠的創業歷程中,我們學到了堅持與專注的力量;
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人生里,我們感受到了在困境中堅守信仰、提升自我的意義;
而三位普通人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逃避責任、缺乏規劃、錯失奮斗時機,都會給人生留下遺憾。
人生沒有固定的模板,沒有絕對的對錯。
但無論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都要活在當下,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去設定目標,然后為之全力以赴。
不要害怕失敗,不要逃避責任,在有限的人生里,不斷地去追求夢想,去實現自我價值。因為只有這樣,當我們回首往事時,才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這,便是對得起這一生最好的答案。
杰克?韋爾奇說:“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歡迎點擊鏈接,了解2025年我們將走進哪些知名企業參訪交流學習。
企業參觀考察游學預約咨詢電話:18511456825(同微信)馬博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