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5年2月的一天,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的工作人員在檢查入境物品的時候,發現了一批進口的桉木。
他們將桉木板從貨車箱里面拖出來,然后仔細進行檢查。
正檢查著的時候,有工作人員突然看見木板中爬出來一只壁虎一樣的生物!
但是它渾身都是灰褐色的,兩邊還帶著金棕色的長條紋,看上去很是陌生。
于是海關地工作人員就將它送到了鑒定機構,結果鑒定是“斑紋石龍子”,是一種國內野外沒有分布的生物。
調取了資料之后人們發現,之前我國的海關還從未查獲到這樣的生物,這次青島海關查獲還是第一次。
那么斑紋石龍子究竟是什么樣的生物呢,它從何而來?
?—【·適應力極強的物種·】—?
斑紋石龍子身體的底色通常為灰棕色,這種色調使其能夠較好地融入周邊的自然環境,起到一定的保護色作用。
而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沿著脊椎兩側延伸的兩條金棕色條紋,從頭部附近一直延伸至尾部,在灰棕色的背景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
其底面呈現淺灰色,與背部顏色形成一定的反差。
從整體身形來看,斑紋石龍子體長一般在19厘米左右,身形較為修長,四肢雖然相對短小,但卻十分有力,這使得它們在爬行、奔跑以及捕捉獵物時能夠行動敏捷。
仔細觀察斑紋石龍子的頭部,會發現其頭部形狀較為扁平,眼睛圓潤且明亮,有著出色的視覺能力,以便及時發現獵物或者躲避天敵。
它們的嘴巴寬闊,內有細小而尖銳的牙齒,這些牙齒雖然不大,但在捕捉和撕咬小型獵物時卻能發揮關鍵作用。
它的身體表面覆蓋著一層光滑且堅硬的鱗片,這不僅能保護它們,減少在活動過程中受到外界傷害的風險,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體內水分的過度散失,有助于它們在較為干燥的環境中生存。
斑紋石龍子屬于晝行性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充分利用白天溫暖的陽光和豐富的食物資源。
它們通常活躍于各種開闊的環境,如草原、荒漠邊緣以及干燥的灌叢地帶等。
這些地方有著充足的陽光照射,能夠滿足它們對溫暖的需求,同時也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獵物來源。
斑紋石龍子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它們的食物來源廣泛,主要以各種昆蟲、小型節肢動物以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無論是草叢中跳躍的蝗蟲、地面上爬行的甲蟲,還是隱藏在土壤縫隙中的蚯蚓,都可能成為斑紋石龍子的美餐。
斑紋石龍子有著獨特的繁殖方式。
雌性斑紋石龍子通常會選擇一個安全且隱蔽的地方產卵,比如土壤松軟的洞穴中或者腐朽樹木的縫隙里。
產卵后,雌性斑紋石龍子并不會像一些鳥類那樣對卵進行孵化,而是將卵留在原地,依靠自然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來孵化幼體。
經過一段時間的孵化,小石龍子會破殼而出,它們在出生后便具備了一定的獨立生存能力,會自行尋找食物和躲避危險。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石龍子會逐漸長大,經歷多次蛻皮后,它們的身體逐漸發育成熟,開始了新的生命循環。
斑紋石龍子在全球的分布范圍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以及亞洲的部分地區。
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我國境內,并沒有斑紋石龍子的天然分布記錄。
我國的生態環境與斑紋石龍子原本的分布區域有著較大差異,從氣候條件來看,我國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多樣,從熱帶到寒溫帶均有分布,但整體上與非洲北部和亞洲部分地區的炎熱干燥氣候有很大不同。
從地理地貌角度,我國有著豐富的地形,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與斑紋石龍子所適應的開闊、干旱的荒漠、草原環境也存在顯著差異。
這也使得斑紋石龍子在我國缺乏自然擴散和生存的基礎條件,此次在青島海關截獲的斑紋石龍子,屬于典型的外來物種“偷渡”事件。
斑紋石龍子之所以能夠在非洲北部和亞洲部分地區廣泛分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強大的適應能力。
首先,在對環境溫度的適應方面,它們能夠在高溫的環境中生存繁衍。這些地區夏季氣溫常常高達40攝氏度以上,地表溫度更是酷熱難耐,但斑紋石龍子進化出了獨特的生理機制來應對高溫。
它們的體表鱗片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能夠減少外界熱量向體內的傳導。
同時,斑紋石龍子善于利用清晨和傍晚相對涼爽的時段進行活動,在氣溫過高的中午,則會尋找陰涼的地方躲避。
在水分獲取和保存方面,斑紋石龍子也展現出了非凡的適應能力。
它們所生活的地區往往降水稀少,水源匱乏,但斑紋石龍子并不依賴大量的水分來維持生存。
一方面,它們能夠從所捕食的獵物中獲取一定的水分,通過代謝獵物中的營養物質來滿足身體對水分的部分需求。
另一方面,它們的身體具有出色的保水能力,其排泄系統能夠高效地回收水分,減少尿液中水分的流失,從而在干旱的環境中保持體內的水分平衡。
在面對食物資源的變化時,斑紋石龍子同樣表現出了很強的適應性。
由于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是各種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而這些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會隨著季節和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波動。
但斑紋石龍子并不挑食,只要是體型合適的小型動物,它們都會將其納入食譜范圍。
在食物豐富的季節,它們會大量捕食,積累足夠的能量儲備;而在食物短缺的時期,它們能夠降低自身的代謝速率,減少能量消耗,以適應食物資源不足的情況。
這種靈活的飲食策略使得斑紋石龍子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都能夠生存下來。
由此可見,適應力如此之強的石龍子,如果不慎進入我國野外環境并成功建立種群,將會帶來諸多潛在的生態風險。
此次全國首次截獲斑紋石龍子事件提醒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嚴重性和潛在危害,持續加強海關檢疫以及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的力度。
參考:
齊魯壹點《果然視頻|外來物種!斑紋石龍子“偷渡”入青被截獲,系全國首例》2025-2-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