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日,游泳池往往成為人們避暑放松的熱門場所。然而,若管理不當,這一清涼之地也可能成為細菌和寄生蟲滋生的溫床。
意大利Tgcom24網報道,泳池水中可能潛藏多種微生物,不過只要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寄生蟲風險:隱孢子蟲當警惕
在過去25年中,游泳池一直是水媒腸道傳染病傳播的主要場所。其中,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是最常見的“元兇”之一。這種寄生蟲會引發持續達兩周的腸道癥狀,包括腹瀉、腹痛和嘔吐,約40%的患者甚至會在痊愈后復發。
對免疫系統正常的人來說,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但若感染者的排泄物意外進入泳池,即便數量微小,也足以傳播病原體。
·別小看吞咽泳池水
預防的關鍵在于避免吞咽泳池水。但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顯示,即使我們小心翼翼,泳池水仍有可能被少量攝入。數據顯示,成年人每小時平均吞咽約21毫升水,兒童則高達49毫升。若攝入量大,再加上泳池人群密集,感染風險顯著升高。
因此,建議避開人流高峰時段進入泳池,以降低隱孢子蟲感染幾率。
除了寄生蟲,泳池還可能傳播以下疾病: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發皮膚或軟組織感染;
-真菌感染:常見于溫暖潮濕的更衣室,容易導致腳癬等問題;
-游泳者耳炎:水分長期滯留在外耳道引發的炎癥,雖不具傳染性,但應警惕;
-棘阿米巴變形蟲(Acanthamoeba):可引發嚴重眼部感染,雖罕見但危險;
-軍團病:吸入含軍團菌的氣溶膠后引發肺部感染。
雖然泳池確實存在潛在健康風險,但大規模傳染病爆發的情況極為少見。得益于氯的持續消毒,多數細菌的濃度能保持在安全水平。即使發生感染,通常也僅限于輕度胃腸道不適,無需過度擔憂。
(意燴原創,翻譯:托特,編輯:舒廖,圖片 來源:Pixabay網,轉載請注明意 燴:oushitalia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