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度制造”政策推行四年,空調業卡殼了。關鍵零件造不出,七成壓縮機還得從中國買。
中國造壓縮機成本五百,印度本地要六百五,質量還差。電路板、銅管這些,六成以上靠中國供應鏈。政府給了六百多億盧比補貼,發出去不到十分之一。
有的企業買中國零件貼牌,冒充印度造騙補貼。
中小企業沒技術沒錢,只能干瞪眼。
到今年三月,補貼計劃被叫停,錢花了二百三十億,啥效果沒有。四月開始,印度多地地表溫度沖過五十度。拉賈斯坦邦測到52.
3℃,站外頭幾分鐘就可能中暑。全國十億人,只有九千多萬臺空調,根本不夠用。
農村電力緊張,高溫天經常斷電,風扇都轉不起來。去年選舉,三十多個工作人員戶外中暑死亡。今年更糟,醫院急診室天天擠滿人。
老人、孩子、體弱者,命懸高溫一線。政府緊急放寬中國壓縮機進口限制,可來得太晚了。
商場門口排隊買空調的人越排越長,庫存快賣光了。就算現在放開,短時間也補不上缺口。
有錢人能找地方避暑,工薪族和農民只能硬扛。住得擠、電不夠,熱得人發慌,慌得醫院擠爆。
不只是空調,制藥七成原料藥、太陽能八成組件,都靠中國。印度喊“自力更生”,制造業像拄拐的瘸子,拐杖是中國制造。政策拍腦袋,受苦的是老百姓,這事兒值得好好琢磨。
未來幾天高溫還得持續,空調缺口咋補?誰來兜底?關注我,看更多高溫下普通人的生存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