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十年節點“大拐彎”,創新藥與CXO面臨共同課題:共建“二級市場長線信任”至關重要。
圖源:pixabay
穿透BD濾鏡,創新藥必須打通“現金流”另一入口
Guide View
據業媒藥時代近期發布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領域的BD出海交易事件已超過50起,其中披露的合作總金額合計高達484.48億美元,直逼去年全年水平。
這場BD盛宴,不僅體現了中國Biotech企業在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上的飛躍,也標志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醫藥研發能力的深度認可,更極大提振了國內二級市場對中國創新藥及緊密相連的CXO的估值信心。
就有財經媒體觀察到相關利好現象:‘’藥明生物股價受創新藥板塊資金回流及國際化產能擴張預期,在4月初至6月中旬累計上漲超過50%,一度突破28港元/股,創近一年來新高。”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去年藥明生物可是深陷《生物安全法案》影響下的“股價大跌泥潭”。
圖源:pexels
不探討BD盛宴的對藥企國際化的深刻意義,直觀上來說,其對中國新藥“輸血緩壓”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像恒瑞醫藥、三生制藥、石藥集團這樣的企業,都通過BD合作拿到了可觀的首付款,緩解了資金壓力,為業績增長注入了新動力。間接而言,BD盛宴又帶動一二級市場對創新藥、CXO的估值回升,甚至重新估值,對于部分企業來說,這又是過去數年資本寒冬后難得的一波“回血”,比如去年幾起幾落的康方生物在上周市值突破千億大關了。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僅有部分藥企能站在BD盛宴的潮頭,開啟新一輪發展。對于大部分在“風投不投,銀行不貸”的資本寒冬中挺過來的“新藥企業”,二級市場融資的“再度開閘”可能才是“救命稻草”。
回顧中國創新藥的這一輪BD爆發,我們不可否認是多年前一系列制度性變革“種下的種子”,其中就有一顆種子與二級市場的“開閘”高度相關,當年香港資本市場通過18A政策,為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打開了上市通道,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創新藥領域,加速了研發管線的推進……
如今,二級市場的估值“信心與信任”對于撬動醫藥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依然極其重要”,即使投機因素重,容易跌宕反復,但這也是醫藥適應面最為寬泛,拿錢條件相對不那么苛刻的“現金流來源渠道”了。
圖源:pexels
創新藥“找錢忙”,指數剔除CXO,十年節點建立“二級市場長線信任”至關重要
Guide View
今年,中國創新藥剛好處于發展的“十年節點”關口,新一波利好政策頻出,不僅解決創新藥支付的天花板問題,也在助力創新藥企業“長線融資”:
一是科創板五套重啟后迎來首家過會企業;
二是BD盛宴下,港股創新藥強勢反彈、行情上漲,二級市場的持續回暖,為眾多謀求上市的藥企帶來新機遇,赴港IPO掀起熱潮,港交所“上市即破發”的魔咒也被打破。
系列代表事件包括:4月,映恩生物上市首日大漲超116%;5月,恒瑞醫藥登陸港交所,完成兩地上市的布局,成就今年以來國內規模最大的醫藥IPO項目;6月以來,7家本土藥企相繼抵表赴港。
圖源:恒瑞官網
這半年來,創新藥成為港股最為靚麗的板塊,連帶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在半年時間內,收益率超過了60%。隨著創新藥行情的漸入佳境,而CXO地緣政策風險依然“懸頂”,投資者在呼喚純粹的創新藥行業指數以作為投資參考。
在這一背景下,6月30日,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明確剔除五家CXO公司:分別是藥明生物、藥明康德、金斯瑞生物科技、藥明合聯、晶泰控股,將成為一只100%聚焦創新藥的指數,以更好助力市場投融。
圖源:易方達指數通
創新藥指數雖然剔除CXO,對于CXO來說卻不是“壞事”,因為利好新藥融資做大,也能帶動CXO。
CXO如藥明系有持續訂單來源,比較不缺“現金流”,但新藥研發周期長、耗資巨大,又是純支付方,即使有“闖出頭趨勢”的明星藥企也在“忙著找錢”——以港股創新藥為例,創新藥企的配售融資潮始于2025年5月底,在6月達到高峰。多家頭部藥企密集啟動融資,甚至形成了行業級的資本動作。
據了解,5月下旬,先是榮昌生物拋出約8億港元的配售方案,打響了港股創新藥企融資潮“第一槍”。進入6月,行業熱度迅速攀升:科倫博泰、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君圣泰醫藥等企業接連跟進,短短40天內,5家藥企通過港股市場募得超80億港元資金。
圖源:源媒匯
其中,6月26日,信達生物發布配售計劃顯示,預計凈籌資約42.65億港元,刷新紀錄,其中90%資金(約38.39億港元)將投入全球創新管線研發及國際化設施布局,剩余10%用于日常運營。
由此可見明星創新藥藥企也很缺錢,也在忙著找錢,而二級市場的穩定融資是“不可替代、至關重要的渠道”。如此,不要輕易去破壞二級市場的投資信心和估值信任,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是融資的根本依托。
這番牛市后,創新藥要是能在二級市場維持“長期慢牛”,而非充滿炒作和泡沫的“大起大落”,行業的“長線資金流來源渠道”將能“暢通無阻”,持續給予發展助力,創新藥“資金流一暢通”,產業就能連鎖驅動,上游CXO也將緊跟著長期受益。
圖源:pixabay
從這個角度以及CXO本身也是重資產、重投入的產業屬性出發,CXO企業和創新藥企業一樣,共建二級市場長線信任,提振資本市場信心都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結語
Guide View
當然,創新藥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投資者、監管層共同秉持長期主義,缺了任何一方都后勁不足。
企業要發力原始創新,投資者要正視創新藥企非整個行業大起大落的“股價波動”,監管者要打造預期穩定的政策環境,比如,今年以來審批和支付體系正持續向真創新、全球新的創新藥傾斜。
總體來說,我們一方面要對失敗者保持寬容與敬意,顛覆性創新往往都是在無數次失敗中誕生的;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拔苗助長,避免再次陷入同質化假創新、拼命內卷的行業生態中,行業各參與方都慢一點,穩一點,可以走得更遠。
參考來源:
[1] 藥時代
[2] 源媒匯
[3] 經濟觀察報
[4] 瀚數財經
[5] 醫藥投資部落
[6] 健識局
[7] 蓋德視界歷史報道
制作策劃
策劃:May / 審核校對:Jeff
撰寫編輯:May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轉載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