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日前,有新聞稱,長安汽車計劃在歐洲建設一家工廠,以支持其未來在該地區的銷售,并正在對可能的建廠地點進行評估。長安歐洲市場營銷與銷售負責人尼克?托馬斯(Nic Thomas)表示:“我們致力于扎根歐洲,在歐洲生產,服務歐洲市場。”
“我們正在研究本地生產的解決方案。”托馬斯表示,他無法透露在歐洲建廠的具體時間,但他說:“我們已經相信我們將達到銷售規模,所以我們已經進入規劃階段。”
長安汽車是福特在中國的合作伙伴,目前正在德國、挪威、丹麥和荷蘭推出深藍S07。這款SUV的起售價為4.5萬歐元。長安汽車在3月份德國的一場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將推出深藍S05車型,2026年將推出長安E07。
該公司表示,其目標是到2030年將其在歐洲的零售網絡從2025年的約100家經銷商增加到1000多家,并計劃推出8款車型。負責長安英國業務的托馬斯表示,該公司今年將開始向英國消費者銷售深藍S07,9月開始交付。
據汽車行業分析師費利佩?穆尼奧斯(Felipe Munoz)的數據,2024年,長安汽車是全球第16大汽車制造商,銷量略高于220萬輛。托馬斯稱,長安汽車去年在海外銷售了60萬輛汽車,今年的目標是將這一數字提升至100萬輛。
目前,包括長安汽車在內的多家中國汽車品牌加入了比亞迪和奇瑞等已經在歐洲開展銷售業務的中國汽車制造商行列。比亞迪和奇瑞均已宣布在當地生產汽車的計劃,比亞迪正在匈牙利建設一家電動汽車工廠,奇瑞則與當地合資伙伴埃布羅(Ebro)在西班牙生產汽車。
01
中國車企的歐洲攻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7月3日發布的一份聲明,吉利汽車計劃在第四季度向意大利市場推出兩款跨界車型,分別是全電動的EX5和一款超級混動插電式車型。該公司已與沙特控股的經銷商賈米爾汽車公司(Jameel Motors)建立合作關系,后者于今年4月在波蘭達成了一項協議。
這一舉措擴大了吉利在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的影響力,不過意大利在電動汽車的普及方面落后于德國和法國等國家。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汽車制造商在該地區發展迅速,專注于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型。
此外,吉利汽車7月2日表示,計劃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英國推出吉利品牌,追隨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制造商的腳步,進軍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吉利旗下的路特斯、沃爾沃汽車和極星品牌已在英國布局,但尚未推出其在中國的主流品牌吉利。
吉利正在全球市場推出EX5車型。目前,該車型已在澳大利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德國等市場上市。今年7月初,吉利品牌在希臘推出,同樣以EX5打頭陣。英國是歐洲最大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之一,2024年純電動汽車注冊量達38.2萬輛。
該公司確認,將在英國銷售的首款吉利車型為EX5純電動SUV,并表示這款車型仍在進行“密集的研發工作”,以滿足英國購車者的標準。吉利證實,EX5“將是為英國市場量身打造的一系列多樣化的高品質親民車型中的首款”。
實際上,中國汽車品牌為了出海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2023年10月,奇瑞汽車緊急召集工程師和供應商前往山東省招遠市的試驗場。那個周末,他們計劃對奇瑞面向歐洲市場的Omoda5跨界車的中國版車型進行懸架和轉向系統的全面改造。
歐洲是奇瑞全球擴張的關鍵市場,問題在于:這款車原本是為中國平坦的道路和較低的車速設計的。如今,它必須適應歐洲蜿蜒顛簸的道路。
僅僅六周后,奇瑞就開始向經銷商交付歐洲規格的Omoda5,新車配備了全新的轉向系統、牽引力控制系統、剎車、減震器和輪胎。主導此次改造的奇瑞車輛動力學高級專家里卡多?托內利(Riccardo Tonelli)表示:“要是換做歐洲汽車制造商,你別想這么快完成。這根本不可能。”
托內利曾在一家意大利汽車制造商和一家韓國輪胎制造商工作過。他預計,西方制造商要通過其相對官僚化的組織推動類似的改進,所需時間遠遠超過一年。
奇瑞對Omoda5的改造彰顯了中國汽車制造商極具顛覆性的速度與靈活性。這些企業已從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外國競爭對手手中奪取了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市場的控制權。如今,中國崛起的汽車巨頭正競相拓展全球市場,其中奇瑞是領先的出口商。
行業高管們表示,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從長遠來看構成了更大的競爭威脅。
中國在汽車領域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項非凡的制造成就,將汽車研發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全新車型或重新設計的車型研發時間最短僅需18個月。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 Partners)發現,在中國市場銷售的中國品牌電動汽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平均上市時間為1.6年,而外國品牌為5.4年。
這種速度讓傳統汽車制造商感到不安,因為傳統車企歷來大約每五年對車型進行一次重新設計,皮卡車型則大約每十年重新設計一次。
02
西方制造商有麻煩了
盡管存在關稅壁壘,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依然表現出色,正以更快的速度取代西方競爭對手。歐洲汽車制造商報告稱5月份銷量僅實現個位數的小幅增長,而中國汽車品牌卻引領著市場增長,其市場份額增長了一倍多。
這些數據不包括中國企業控股的西方品牌,這讓歐洲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
在過去幾年里,中國在汽車領域不斷發力,這一成果不僅在中國本土市場顯而易見,在歐洲市場也同樣突出。盡管去年歐盟對中國汽車加征了高額關稅,但中國汽車制造商仍在加速提升市場份額,擠占老牌車企的生存空間。
大眾汽車集團、雷諾集團、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公司、寶馬集團等歐洲企業,以及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均報告稱,5月份銷量實現了個位數的小幅增長。而其他老牌汽車制造商,如Stellantis集團、現代-起亞集團和豐田汽車公司,5月份的銷量則出現了小幅下滑。
然而,歐洲汽車市場整體銷量增長了2.5%,達到1,107,517輛,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中國品牌。
中國汽車品牌的銷量增長了111%,從2024年5月的3.1萬輛增至今年的近6.6萬輛,這還不包括中國企業控股的歐洲公司。就市場份額而言,中國品牌目前占該地區汽車總銷量的5.9%。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較2024年5月的2.9%增長了一倍多。
5月份,名爵(MG)的注冊量達29,400輛,同比增長30%,其年初至今的累計注冊量達13.34萬輛,超過了菲亞特的12.5萬輛。與此同時,比亞迪的注冊量同比飆升397%。盡管增長迅猛,但在4月份首次超過美國品牌特斯拉后,5月份比亞迪的銷量僅比特斯拉少40輛。
其他表現亮眼的中國汽車制造商還包括Jaecoo,其注冊量為7,449輛,銷量超過本田;Omoda注冊量為4,213輛,銷量超過三菱。零跑汽車(Leapmotor)注冊量為1,723輛,銷量超過藍旗亞(Lancia),后者的銷量同比下降了80%。
在電動汽車銷售方面,特斯拉的勢頭進一步減弱,5月份銷量下降29%,僅為13,600輛。這使其在歐洲的排名下滑至第五位,落后于大眾、斯柯達、寶馬和奧迪。大眾汽車集團旗下進入前25名的品牌在歐洲共售出5.8萬輛電動汽車,是特斯拉銷量的四倍多。
盡管特斯拉ModelY仍以10,357輛(-7%)的銷量領跑電動汽車銷售排行榜,但新入局的斯柯達Elroq緊隨其后,銷量為9,222輛。大眾汽車憑借ID.7(6,732輛)、ID.4(6,623輛)和ID.3(6,394輛)躋身前五。而特斯拉Model3銷量下降59%,僅售出3,190輛,排名降至第17位。
不可否認,在歐盟關稅壁壘下,中國汽車品牌于歐洲市場逆勢上揚,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與發展韌性。這得益于中國汽車產業近年來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和成本控制上的突破,以高性價比和新能源技術優勢,快速搶占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傳統車企受制于高昂的研發與制造成本,在電動化轉型中步伐遲緩,市場增長乏力。這一市場格局的變化,不僅是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見證,也預示著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格局將因中國力量的注入而發生深刻變革。
責編:曹佳東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狂飆的吉利新能源,與李書福的動力電池江湖
2025年過半,純電和混動之爭該結束了吧?
在中國,Model Y的好日子到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