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財經社 冰火
7月7日,華光環能(600475)以三連板的凌厲走勢成為市場焦點。
然而,在高溫用電紅利與電力板塊熱潮的表象之下,公司扣非凈利潤連續三年多負增長的冰冷現實,正無情地揭露這場股價狂歡背后的“虛火”。
01
高溫紅利下的短期狂歡
入夏以來,全國多地出現高溫悶熱天氣,各地電力負荷快速攀升。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當周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而江蘇電網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約90%增量負荷為空調制冷用電。
在此背景下,A股電力板塊持續活躍,7月7日收盤,板塊指數11個交易日上漲超10%,創出自2015年7月以來近10年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華光環能堪稱電力妖股之一。截至7月7日收盤,連續第3日漲停,今年以來累計漲幅53.5%,創出2011年3月以來14年新高(復權),并且離歷史最高只差半個漲停。
二、華光環能憑啥這么牛?
中銀證券研報認為,華光環能熱電運營穩健提升得益于公司完成了對濮院熱電、徐聯熱電、南京燃機等3家熱電廠的控股收購;華安證券研報表示,華光環能氫能實現訂單突破,有望成為未來新增長點。
很顯然,高溫季公司發電項目滿負荷運轉,發電量與收入實現階段性增長,疊加市場資金對電力板塊的集中追捧,共同推動股價短期快速拉升。
然而,這種增長持續性存疑。季節性用電高峰具有周期性特征。歷史數據顯示,高溫季結束后,相關電力企業業績往往出現明顯環比下滑。
02
扣非凈利連續3年下滑
盡管股價表現亮眼,華光環能的基本面卻并不樂觀。
數據顯示,公司扣非凈利潤已連續3年呈現負增長態勢:2022年—2024年分別同比下降9.79%、10.38%、24%。今年更慘,一季度營收、歸屬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還出現了“三殺”,同比分別下降32.25%、30.77%和35.23%。
對于華光環能業績“拉胯”原因,華安證券研報指出,從營收端看,主要系電站工程及市政工程業務收縮;從利潤端看,主要系參股企業約克空調分紅減少3000萬,高佳太陽能虧損等導致投資收益同比減少3600萬,以及工程業務收入。
扣非凈利潤持續下滑,意味著公司主業盈利能力正在減弱,僅憑季節性的用電紅利,難以扭轉長期業績頹勢。
03
游資熱炒,機構只賣不買
華光環能三連板期間資金博弈激烈,機構資金呈現凈流出態勢。7月4日龍虎榜數據顯示,兩機構專用席位登上賣出榜,合計凈賣出近6400萬元;而北向資金與知名游資席位積極入局。
這種機構與游資的分歧,暗示當前股價上漲更多源于短期資金炒作,而非企業基本面改善。歷史經驗表明,游資主導的行情往往伴隨高波動性,一旦市場情緒轉向或熱點切換,股價可能面臨大幅回調風險。
7月5日和7月7日晚間,華光環能連續發布公告主動提示風險。公司明確指出經營狀況未發生重大變化,并強調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凈利持續下滑,提示投資者“股價短期漲幅較大,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
這番自我警示,無疑為火熱的股價行情潑了一盆冷水,也印證了市場對其估值合理性的質疑。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