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寬厚的漢文帝
新視角讀《漢書》之十八
文/宋玉山
陳平、周勃等功臣派滅了諸呂之后,想立一個弱勢皇帝,選中了劉恒。然而,他們全都看走了眼。漢文帝表面寬厚,內心卻很強勢,而且具有雄才大略。他登基之后,果斷壓制功臣派和皇族派勢力,迅速鞏固了自己的皇權地位,大力推行一系列經濟、政治政策,把西漢王朝推向第一個治世,被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是一位大有作為的皇帝。劉邦說三子“類我”,太子“不類我”,其實,真正像他那樣有謀略的,只有四子劉恒,劉邦也看走了眼。漢文帝身上具有許多好的品質,通過讀《漢書》,筆者概括了以下幾點。
一是孝順。漢文帝知道薄姬一生坎坷,對母親十分孝順恭敬,盡量讓母親過得開心一些。在代國時,薄姬得過一次重病,病了三年。漢文帝在這三年時間里,從不脫衣睡覺,每天都在母親病床前精心侍候,熬好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一嘗,才讓母親喝。人們稱贊他,說他在孝順方面,超過了歷史上有名的孝子曾參。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漢文帝名列第二。一般來說,凡是孝順之人,品德都不會差。
二是穩重。大臣們派出使者,來到代國,要迎接劉恒進京當皇帝。若一般人,肯定會被這從天而降的大喜事砸暈了頭,而劉恒卻出奇地冷靜,做出了六項安排。首先,召集群臣商議。臣子們有的說是好事,有的擔心是圈套,意見不統一。第二,向母親請示,薄姬拿不定主意。第三,占卜,結果大吉。第四,派舅舅薄昭進京核實情況。薄昭回來后說是真的,劉恒這才帶人啟程。第五,走到京城附近停下,再派親信宋昌前去打探情況,看有無變化。等到宋昌回來報告說,群臣都在渭橋迎接,沒有任何異常,劉恒才繼續前行。第六,進京后不去皇宮,先到代王在京的館舍。群臣也緊跟著到了館舍,呈上奏議,請劉恒登基。劉恒推辭,說自己德才不夠,不足以擔此大任。群臣都拜伏于地,堅決請求劉恒同意。劉恒向西辭讓三次,向南辭讓兩次。群臣趴在地上不肯起來,苦苦相勸。劉恒仔細觀察了群臣的表情和現場情況,確信沒有問題,這才同意當皇帝。可見,漢文帝是多么冷靜、沉著和穩重。一般來講,凡是沉穩之人,是不會做出魯莽之事的。
三是強勢。劉恒答應了當皇帝,于當天夜里進入皇宮。那一夜,劉恒幾乎沒有睡覺,連發幾道詔令。第一,命令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以下文武百官,各負其責,不得擅離職守。第二,譴責呂氏專權,陰謀篡逆,危害劉氏宗廟,肯定了眾臣滅呂是正義之舉。第三,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南北二軍,周勃不再兼管南北二軍的事務。南北二軍何等重要,直接關系京城安危,劉恒首先把這個大權抓了過來。第四,任命另一個親信張武為郎中令,負責保衛皇宮,劉恒的安全無憂了。第五,大赦天下,賜天下百姓爵位一級,還賜給百姓牛和酒,允許聚飲五日。
幾道詔令一下,大臣們全都目瞪口呆。這哪里是弱勢皇帝所為,分明是個強勢皇帝啊!漢文帝之所以敢如此強勢,表明他已經洞察了大臣們擁戴他為帝的用意,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決不弱勢,而且他確信,在當時情況下,他的皇位無人能夠代替。在后來的施政過程中,漢文帝仍然表現出強勢,像廢除苛法,盡管有些大臣不同意,漢文帝仍然堅持。
四是仁愛。這主要體現在漢文帝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上。漢文帝明確提出了以“黃老之術”治國的思想,清靜無為,與民休息。他稱帝后的第二年,就下令田租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逢災荒年還全部免去田租。他規定,成年男子的徭役每三年才服役一次,這在歷代是獨一無二的。漢文帝下令廢除“連坐法”“誹謗朝廷罪”“妖言惑眾罪”等嚴刑苛法,還廢除了長期存在的肉刑。這樣,通過實行“輕徭薄賦、輕刑慎罰”的政策,實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漢文帝還十分重視民間疾苦,特別倡導尊老愛幼。他下詔說:“尊老愛幼,是最高尚的社會風氣。”他規定,年齡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賜每人每月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歲以上的,再增加帛二疋,絮三斤,并要求縣令親自把東西交到老人手里。
五是寬厚。這主要體現在漢文帝對待臣子們的態度上。漢文帝的強勢,表現在他要辦的事情,必須堅持辦成,但在態度上并不嚴厲,更不暴虐。他想廢除“連坐法”,主管官員不同意,說:“親屬連坐,是讓人們心有牽掛,不敢犯罪。此法自古就有,不宜廢除。”漢文帝并不強硬推行,而是耐心地講了一番道理,然后讓他們再議,一次不行,復議多次。官員們知道皇上非辦不可,同意了,文帝這才下詔推行。
漢文帝堅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很少懲罰臣子,更無濫殺之事。有時候臣子冒犯了他,他也生氣,但只是一走了之,并沒有別的懲罰。
六是節儉。漢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儉樸皇帝,平時吃飯穿衣,都很平常,一點也不奢華。為了節省布料,他不允許嬪妃穿拖地長裙。有一次,他想建一座亭臺,讓人一算,需花黃金百斤。那個時候的黃金,實際上是黃銅。文帝說:“百斤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太浪費了,還是不建了吧。”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宮內建筑和車馬等物,一樣也沒有增加。漢文帝還親自下田耕作,收獲的谷物,用來祭祀宗廟。漢文帝臨終時,仍然念念不忘節儉,囑咐道:“陵墓內一律用瓦器,不準用金銀。服喪的麻帶,寬度不要超過三寸,免得浪費。喪事一切從簡,不得擾民。”
班固在《漢書》中評價道:“文帝以德化民,致使四海殷富,斷獄僅數百人,幾乎到了刑罰不用的程度,真是仁德之帝啊!”
然而,對于皇帝來說,光有仁德是不夠的,還要有政治智慧和手段。在這方面,漢文帝也是高人一等。
【作者簡介】宋玉山,山東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歷任茌平縣委宣傳部新聞干事,農工部副部長,王老鄉鄉長,縣委辦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組織部科長,聊城市委辦公室科長,茌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聊城市統計局長,聊城市教育局長,甘肅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山東省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省委新聞發言人,山東省人大常委等職。獲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寫《新視角讀二十六史叢書》,共13冊、300萬字,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喜馬拉雅平臺將該書以“精讀中國歷史”為題播出,目前聽眾達2.1億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