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王近山隨手消滅180名日軍,但在清點戰利品時,戰士卻疑惑道:“槍呢?”聞訊,王近山觀察日軍尸體,突然發現驚人秘密。
“日本鬼子打得什么主意,坐著大汽車來來往往,身上連把槍都不帶,來觀光的嗎?”
王近山湊近摸索著日軍的裝備,那些被殲滅的日軍身上,沒有火力兇猛機槍,卻個個佩戴著一把锃光瓦亮的刺刀。
仔細一看,佩刀的刀柄還有鑲金的花紋,看上去就價值不菲,這絕不是普通的日軍部隊!
“快檢查他們的肩章,看看到底是什么來歷。”
戰士們紛紛扯開日寇穿著的風衣,地上躺著的日軍,整整齊齊的全都佩戴著三顆金星肩章,級別至少也是大佐。
王近山一拍大腿,這一伙日軍全部都是日本高級軍官,居然讓他一整個給團滅了。
這事不僅王近山沒想到,八路軍沒料到,日寇司令岡村寧次也沒預料到,日軍精挑細選的一批精英,竟然一下子折在了王近山手上。
1943年秋天,日軍愈發猖狂,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太岳地區槍炮聲不斷,日軍誓要將八路軍圍在這里剿滅。
王近山奉命帶兵突破封鎖線,護送家屬團安全轉移,同時肩負著擴充隊伍的任務。
經過韓略村的時候,偵察兵報告這附近有一個日軍據點,日軍控制著臨屯公路,頻繁運輸物資。
王近山仔細分析兵力分布,發現日軍的一個師團部距離這里不遠,日軍的大部隊肯定駐扎在那里,臨屯公路的據點只為守衛,兵力應該不多。
“咱們被壓著打得太久,得去殺一殺日軍的威風,就在韓略村打一次伏擊戰,打斷日軍的運輸線?!?br/>公路經過一個山溝,是再好不過的伏擊地點,而且有當地人提供情報,日軍車輛警戒松懈,沒準兒能打下不少戰利品。
“兄弟們的裝備也都該補充一下了,咱們速戰速決,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日軍師團部絕對反應不過來。”
八路軍團結軍民,趁夜埋伏到臨屯公路附近,喬裝打扮一番,隱蔽在黑夜的山溝中,靜靜等待日軍的到來。
早上8點,哨兵發來第一個信號,日軍的車隊已經露頭,王近山吩咐各小隊注意,隨時準備戰斗。
日軍此時一無所知,還在車上手舞足蹈的唱著歌,七零八落的歌聲回蕩在山溝里,掩蓋住此時公路上不同尋常的靜謐氣氛。
一共13輛軍車駛過,王近山一揮手,戰士們紛紛舉好鋼槍,緊盯著自己的目標。當最后一輛日本軍車駛進伏擊圈,戰斗打響了。
手榴彈等爆破武器率先被投擲出去,日軍的車隊歪七扭八被卡在了山溝中,車上眾人驚慌失措,甚至忘記了反擊。
王近山帶頭沖鋒,五花八門的槍炮不間斷的開火,射向那些大呼小叫的日軍,3個多小時之后,戰斗結束了,八路軍清點戰場,180名日軍都被殲滅。
不過在搜剿戰利品的時候,王近山沒有找到預想中的物資,沒有重型火力武器,只有十幾只手槍,還有許多精致的佩刀。
“旅長,發現一本手冊,里面有一張名單!”
王近山找來翻譯看看寫了什么,這才發現,這并非日軍常規部隊,而是岡村寧次組織的“戰地觀摩團”。
戰地觀摩團中至少是中隊長以上的軍官,還有一名少將旅團長和6名聯隊長,是日軍精英中的精英。
岡村寧次特意從各個戰場抽調的優秀軍官,來太岳共同研究“剿共”的經驗。岡村寧次野心不小,打算用一種叫做“鐵滾式三層陣地”的新戰法,消滅抗日根據地。
戰地觀摩團打頭的人,是一位號稱“戰神”的日本少將服部直臣。這群所謂的日軍“精英”,將中國軍民視為無物,大搖大擺侵占中國領土,最后卻被殲滅。
王近山“誤打誤撞”消滅了戰地觀摩團,打擊了崗村寧次的作戰戰略,給日軍部隊帶去了重擊。
這次“意外”的勝利,是王近山精準判斷,縝密布局,軍民配合緊密,才能一擊即中,成功完成伏擊。
日軍為自己的傲慢和囂張,肆無忌憚的侵略和壓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些日本軍官的死亡,是抗日根據地取得的重大游擊戰勝利。
參考資料:尋找王近山伏擊日軍參觀團的蹤影.解放軍報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