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運城臨猗縣15歲男孩小海(化名)參加臨猗縣第三中學體育特長生考試時猝死,家屬質疑校方未在黃金時間段內有效施救,且考試未按要求配備相應保障措施。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教育體育局發布情況通報。
當地發布情況通報
7月7日,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教育體育局發布情況通報:
近日,臨猗縣一15歲男孩參加高中體育特長生考試后呼吸心跳驟停,臨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調查組。經調查,學校在組織考試期間未按要求配備醫護人員的情況屬實。
事發后我們對該生的不幸離世深感痛心和惋惜,一直在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對相關失職行為嚴肅追責。希望廣大網民尊重逝者和家屬,不編造和傳播謠言。
運動性猝死:“沉默的殺手”
運動性猝死是指有或無癥狀的運動員或體育鍛煉者在運動中或運動后24小時內,因非創傷性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其特點是發病急、進展快、致死率高。
我國學者分析了廣東地區2007—2021年與運動相關的374例猝死事件,發現運動相關猝死發生后,僅有23人(6%)及時得到現場救助,2例使用了體外除顫設備(AED)。
調查顯示,籃球(34.5%)、跑步(19.5%)和羽毛球(12%)導致的相關猝死人數位列前三名。
發生運動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
1.愛運動的人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常疏于體檢,如果有潛在疾病沒被早發現、早診治,就可能導致運動性猝死,其中風險最高的潛在性疾病就是心臟病。
2.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絕大多數人參與運動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下班后,有的人此時身心俱疲,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容易誘發意外。
3.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吸煙、飲酒、熬夜、壓力大等。
4.籃球、跑步和羽毛球三項運動在我國普及率高、參與人數多,出現運動意外的數量自然會升高。這幾項運動相對于其他運動強度較大,如果運動者平時沒有規律運動,未按照循序漸進的要求進行科學運動,突然運動就可能成為惡性事件的誘因。
提醒:出現猝死情況后,在場的人首先應判斷患者的意識和呼吸,如果無反應且無呼吸或瀕死嘆息樣呼吸,應立刻向路人呼救,請求幫忙撥打120,并根據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指令進行除顫。
如沒有相關設備,則需要自行采取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現場急救應堅持到120或急救人員到來。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來源 | 臨猗教體、中國新聞周刊、生命時報、健康時報
編輯 | 李雪
責編 | 姜玉函
主編 | 崔靖芳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