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汀聯合新華網共同推出的第五季“小圍裙”計劃別出心裁,以“中華詩詞故事年夜飯大賞”為活動載體,將傳統文化教育自然且巧妙地嵌入勞動實踐環節。在活動里,孩子們親自下廚制作美食,這一過程不僅讓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更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傳統飲食文化那獨一無二的韻味。這種將文化元素與日常生活場景深度融合的教育形式,如同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興趣之門,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探索熱情。
在“文化體驗 + 實踐參與”這一創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上,塔斯汀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攜手打造的“塔斯汀堡貝成長計劃”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實踐。以房山十渡中心小學為例,學生們在親手制作漢堡的過程中,深入學習了食品安全知識,明白了營養配比的重要性。這一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其中,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為他們開啟了一扇了解職業世界的窗戶,提供了寶貴的職業啟蒙契機。
“鄉見”系列公益項目則將關注的目光聚焦于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教育需求。在湖北康家村,太陽能路燈的安裝如同點亮了鄉村的夜晚,有效解決了村民夜間出行的安全問題;在廬山小學,“愛心圖書室”的落成,為鄉村兒童搭建了一座通往經典文化讀物的橋梁,讓他們有機會接觸豐富的知識寶藏;鄉村籃球公益項目通過捐贈體育設施,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舉措實實在在地改善了鄉村的教育環境,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筑牢了根基。
從教育場景創新的角度審視,塔斯汀的實踐蘊含著雙重重要價值。一方面,它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把文化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入餐廳、鄉村等生活場景中,讓知識獲取的途徑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另一方面,借助“文化體驗 + 實踐參與”的模式,讓孩子們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深入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構建起“認知 - 體驗 - 傳承”的完整教育鏈條。
這種教育創新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賦能的有益實踐。塔斯汀巧妙整合商業資源與公益項目,將文化傳承轉化為孩子們可參與、可感知的教育內容。這一舉措不僅展現了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擔當,更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開辟了一條嶄新路徑。當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親手制作食物,去探尋農耕文明的智慧;通過鄉村實踐,去感受傳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時,文化傳承便真正實現了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