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俄烏打了三年,雙方的傷亡人數也是越來越多,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在6月3日發布報告指出:
“俄烏戰爭中,俄羅斯軍事傷亡人數已達95萬,含25萬人死亡,預計今年夏天將突破100萬大關。”
據美智庫預測,到今年7、8月份,俄軍損失將高達到百萬,隨著戰場上的兵越打越少,俄烏雙方都開始“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征兵。
到了7月7日,普京簽署一項新法律,稱允許非俄羅斯公民加入俄羅斯軍隊。
那么,普京簽署的這項法律,是否意味著俄羅斯如今正面臨著短兵缺將的現象呢?
根據“美國智庫”6月3日公告稱,俄羅斯軍事傷亡人數已達95萬人,其中包括25萬人死亡,并預計在今年夏天,傷亡人數突破100萬人。
如果這個數字屬實的話,那么這將成為二戰后俄羅斯及蘇聯參與戰爭中,死亡人數最高的一次。
這數字里,不光有正規軍,還有雇傭兵和后來動員的老百姓,這個數字要比俄羅斯方面統計的高出數倍。
如今巨大傷亡數字的背后,是俄烏戰線拉得越來越長的后果,起初俄軍一開始派了二三十萬人,現在看來,連守地盤都費勁。
兵法中講究的是,打勝仗得三倍兵力壓上去,起初俄軍,早就被消耗確實憑借著人數優勢占領了大部分地區,但隨著消耗戰的進行,他們的人數優勢漸漸喪失。
俄軍方面處境難,烏軍方面同樣也不輕松,澤連斯基和普京一樣也面臨著兵源短缺的現象。
說出來可能不信,烏軍傷亡也不輕,此前國際上有報道顯示,他們損失比俄軍還多,畢竟裝備和人數本來就差一截。
可無論如何,烏克蘭傷亡人數絕對不會低,從澤連斯基的征兵政策中就能看出,起初烏克蘭征兵年齡為27歲,到2024年下降到25歲,如今降到18歲。
可即便如此,西方國家依舊表示要讓征兵政策擴大到18歲以下,從而換取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
毫不夸張的講,如今俄烏雙方都在耗,兩邊都在耗,就看誰先扛不住,如今俄軍的麻煩,還不止這些。
前線缺人缺到啥程度?從普京讓外國人來當兵的政策就能看出。
普京簽新法律那天,可是有不少人盯著,一旦非俄羅斯公民能參軍了,就意味著戰爭局勢很有可能會再次擴大,甚至還會產生國際糾紛。
此前俄羅斯曾出現過他國雇傭兵的現象,俄方征兵政策是當兵滿三年給俄羅斯國籍,家屬也能跟著來。每月給 30 萬盧布,比俄軍本土士兵還多。
雖然條件挺誘人,可真上了戰場,子彈可不管你是哪國護照,此前烏軍曾在戰場上俘獲朝鮮士兵,此事被烏方大肆炒作,對朝鮮方面公然排兵表示部不滿。
如果烏軍在戰場上發現其他國家的士兵,那么他們會不會用外交方式向該國施壓,從而換來國際社會的關注。
俄羅斯給外籍兵開 30 萬盧布月薪,看著不少,折成美元還沒美軍零頭多,真到了生死關頭,這點錢夠不夠買命。
戰爭這東西,從來不是比誰兵多,而是比誰的骨頭硬,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仗打下去,怕是要成了誰先眨眼誰輸的賭局。
戰場上的現實遠比外交博弈更殘酷,這場戰爭正在演變成一場扭曲的 “人口競賽”,俄羅斯用國籍和薪資吸引外籍兵,卻難以解決語言障礙和戰斗意志問題,烏克蘭靠降低標準擴大征兵范圍,導致部隊戰斗力持續下滑。
現在這場俄烏消耗戰已經成為了,用人力填補炮彈炸出的窟窿,如今兩個國家都期盼這能夠早日結束戰爭,從而讓人民過上安穩生活。
當戰爭褪去所有戰略光環,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消耗,無論是拿著 30 萬盧布的外籍兵,還是剛滿 18 歲的烏克蘭新兵,在面對戰場上呼嘯而來的炮彈面前,都成了這場持久戰中隨時可以被替換的零件。
俄烏打了三年,傷亡數字堆成了山,俄軍缺人招外籍兵,烏軍抓壯丁到白頭,說到底都是耗不起了,國際上的援助對于烏克蘭來說已經不抱多大希望了,只能靠自己想辦法結束戰爭,北約想拖垮俄羅斯,俄羅斯想靠時間換空間,可俄烏兩國的老百姓日子變得艱難。
消耗戰沒有贏家,當年拿破侖征俄輸在冬天,希特勒由于戰線太長而被栽,如今俄烏兩國會不會重蹈覆轍,目前誰也說不準,只能等時間去證明,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兩國能夠早日結束紛爭,還百姓安穩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