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必將反制”的聲音還沒散去,曾被美方極力拉攏的莫迪,在和美方談判的關鍵時刻,順著中方的立場,說起了好話。
就在7月9日,美國的關稅緩征期即將結束之際,美國正緊鑼密鼓地與亞洲和歐洲的幾位重要角色展開秘密會談,意欲打出一張新的貿易協議牌。而這其中,如何與中國進行對抗,成為美方進行談判時的關鍵問題。
(美方加緊和多國談判)
不過中方很早就把話說明,堅決反對任何一方,借著犧牲中方利益,和美國換取關稅豁免,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中方也必將進行反制。
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想在和各國的貿易新規上玩出“新花樣”。他剛剛宣布了一項與越南達成的“分層關稅協議”。從越南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征收20%的關稅,而經過越南轉運的商品,如果內部零件來自中國或其他國家,那就得乖乖交出40%的關稅。
(美越達成協議)
但故事遠沒有那么簡單,美國還有印度這一關鍵一子。雙方正就“原產地規則”進行深度博弈。美國希望印度制造的產品中,至少60%的附加價值必須在當地創造才能享受貿易協議的優惠,而印度明顯想把這個門檻降得更低,至35%上下。
從這一拉鋸戰可以看出,美國試圖在規則制定上占據優勢,而印度則努力為自己的產業爭取最大的利益空間。
可是,印度并不是待宰的羔羊。在這關鍵時刻,印度總理莫迪突然表態,他不會輕易放棄金磚國家這一戰略平臺。日前,就在他的外訪行程開始前,莫迪高調宣稱金磚國家是推動“全球南方”國家合作的巨大引擎,有助于形成一個更平衡的多極化世界秩序。他強調,印度愿意作為金磚國家的創始成員之一,利用此行來加強與“全球南方”的聯系,深化在多邊平臺上的合作。
(印度總理莫迪)
八天的五國之行,對于莫迪來說,是他十年來最長的一次外訪。這不僅僅是象征性的姿態,更是戰略宣示——莫迪要借此機會重新定義印度在全球舞臺上的位置。訪問行程涵蓋國防、稀土礦產、反恐等關鍵議題,顯示印度在國際事務上的大膽探索和決策自主。
印度與美方的談判固然重要,但莫迪卻不忘通過這種外交手段,向全世界展示印度的多元外交政策。他訪問多國的目的,絕不僅僅是促進雙邊關系,更是為了在金磚國家框架內尋找更多的戰略伙伴,尤其是在面對美國的關稅重壓時,為自身尋求更多的緩沖空間。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曾嘗試用關稅問題施壓,欲將印度從“金磚國家”陣營中拉走。在美方看來,減少與俄制武器的交易、減弱與金磚國家的聯系,似乎才是印度擴大市場的正確途徑。然而,這種指手畫腳的態度,反而讓人不禁懷疑,美國在對待國際關系時,是否真正尊重其他國家的獨立與自主。
印度的“戰略自主”政策在此顯得尤為重要。在滿足自身發展的同時,與西方國家保持適度接觸,也在金磚國家、非洲聯盟、加勒比共同體等多邊平臺上積極發聲。這不僅是一種生存策略,更是一種長遠布局。
(中方多次強調金磚國家的重要性)
中方曾多次明確表示,金磚國家倡導的是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搞陣營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中美印三國雖然在多邊舞臺上有著不同的主張與利益,但都在通過不斷調整戰略來維護各自的國際地位及發展利益。
總的來說,美國希望通過復雜的關稅制度來劃定其經濟領地,印度則在大國之間游弋,利用戰略自主政策尋求平衡。而對于中國來說,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堅決反對任何侵害行為,也是維持全球化進程穩定的必要舉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