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童畫
編輯 | 蘇淮
時隔7個多月后,杭州銀行再收百萬罰單。
7月4日,上海金融監管局的一紙罰單,讓杭州銀行再度立于聚光燈下——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因多項違規被罰380萬元,多名相關責任人同時領罰。這張行政處罰決定書,再度暴露了這家上市銀行光鮮外表下的合規痼疾。
自2016年10月登陸A股市場以來,杭州銀行的合規之路上始終不乏監管處罰。近九年時間里,杭州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屢收監管罰單,罰沒總額約4500萬元。其中,超百萬元罰單13張,平均每年至少1張。
01
九年合計罰沒4500萬元
天眼查顯示,杭州銀行成立于1996年9月25日,前身為杭州市商業銀行,注冊資本約為59.30億元,法定代表人是宋劍斌。
圖片來源于天眼查
目前,杭州銀行的主要業務分布在浙江省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其他市縣,公司堅持做精杭州、深耕浙江,同時積極拓展長三角區域及國內一線城市業務,搭建了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等重點城市的區域經營布局。
就在上市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即2016年11月29日,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杭州銀行紹興分行被中國人民銀行紹興市中心支行罰款20萬元;僅僅一天之后,杭州銀行紹興分行又因“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收到原銀監會紹興銀監分局的罰單,罰金為30萬元。
杭州銀行紹興分行的罰單,也由此拉開了杭州銀行上市之后的行政處罰“序幕”。
源媒匯統計發現,截至2025年7月4日,杭州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至少收到了約50張行政罰單,合計罰沒金額約4500萬元。其中,超百萬元罰單13張,算下來,每年約1.44張。
細究發現,杭州銀行這些罰單,幾乎將該行的業務鏈條全面覆蓋,從金融監管局到外匯局再到央行,從信貸審批到外匯結算再到反洗錢。同時杭州銀行被處罰分支機構遍及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安徽、深圳等多個省市,甚至觸及寧波寧海、杭州蕭山、合肥長豐等基層地區。
2025年7月4日的最新罰單顯示,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的違法違規行為,包括“流動資金貸款貸前調查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按規定監督檢查流動資金貸款使用情況、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個人貸款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票據貼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信用證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經任職資格核準實際履行高級管理人員職責”等多項,罰金高達380萬元。
圖片來源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與此同時,杭州銀行上海分行此次被處罰的多名相關責任人,也被警告或罰款。
380萬元這一金額,不僅是杭州銀行過往罰金的第三名,也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迄今為止給杭州銀行及其分支機構開出的最大金額罰單。
前兩張大額罰單,則分別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在2024年11月對杭州銀行做出的645.50萬元處罰,以及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在2022年5月給予的580萬元處罰。
02
信貸業務是違規“重災區”
除了票據貼現、信用證之外,杭州銀行上海分行7月4日的罰單中,主要違法違規行為基本上都涉及信貸業務,包括流動資金貸款、經營性物業貸款、個人貸款等。
在杭州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的諸多罰單中,信貸違規占比近半數。
例如,2024年8月,因“違規向借款人收取委托貸款手續費”等行為,杭州銀行被浙江金融監管局處罰110萬元;同年3月,因“個貸管理不審慎;流動資金貸款用于固定資產項目建設”等行為,杭州銀行舟山分行被舟山金融監管分局罰款100萬元;同年1月,因“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未穿透審核資金用途,信貸資金被挪用”等行為,原深圳銀保監局對杭州銀行深圳分行罰款80萬元。
貸款資金回流或者被挪作他用,也是杭州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的一個“頑疾”。
例如,2024年1月,杭州銀行被浙江金融監管局處罰的原因之一,就是“本行貸款及貼現資金被用于購買本行結構性存款;理財資金用于償還本行貸款”;2022年11月,因“貸款資金轉存用于質押開立銀行匯票”,原安徽銀保監局對杭州銀行合肥分行罰款50萬元左右;2022年1月,杭州銀行舟山分行曾因“信貸資金挪用于購房”等行為被罰款85萬元;2017年,杭州銀行蕭山支行曾因“因貸款資金回流轉存,為銀行承兌匯票業務提供質押擔保”被罰款20萬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杭州銀行還曾因“虛增存貸款”,分別在2017年12月、2020年1月被原浙江銀監局處罰。
虛增存貸款規模是銀行業的“大忌”。存貸款規模是衡量銀行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但通過不正當手段虛增數據,不僅會誤導投資者和監管機構,也會破壞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圖片來源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這些年,我們深刻意識到風險的長期性和反復性,始終將全面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作為高質量發展生命線,通過動態調整風險策略、充實風險合規管理‘工具箱’、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深化數智風控技術應用,不斷提升全面風險防控水平,持續鞏固資產質量優勢。”杭州銀行董事長宋劍斌,在2024年年報“致股東的信”中對“合規管理”如是總結。
但這又如何解釋杭州銀行“從信貸到外匯再到反洗錢”存在的諸多違規行為呢?
信貸業務為何屢屢違規?“虛增存貸款”目前整改如何?7月7日上午,源媒匯致函杭州銀行,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03
光鮮業績背后暗藏風險
2024年,杭州銀行的營收為383.81億元,同比增長9.61%;歸母凈利潤為169.83億元,同比增長18.07%。
2025年一季度,杭州銀行的業績增長還在延續:實現營收99.8億元,同比增長 2.2%;歸母凈利潤60.2億,同比增長17.3%。
光大證券認為,2025年是杭州銀行“二二五五”戰略收官之年,更是新征程的起筆之處,開年擴表強度高,不良率維持低位,盈利增速在17%以上,基本面韌性較強。
整體來看,杭州銀行的業績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光鮮背后,風險亦在顯露。
例如,杭州銀行2024年營業外支出達到5979.4萬元,較2023年的2872.2萬元增長逾一倍。年報對此的解釋是“捐贈支出增加”,但眾所周知,罰款也計入“營業外支出”。
另外,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值得關注。例如“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飆升7.3個百分點至49.79%;“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從47.47%升至62.13%;“可疑類貸款”遷徙率暴漲13個百分點至65.53%;“損失類貸款”直接從12.93億元增至25.52億元,幾乎翻了一倍。
說得通俗點就是:“準不良貸款”和“高危貸款”正在滑向壞賬邊緣。
更令人不安的是零售貸款收縮。2025年一季報顯示,個人貸款余額從3058億元驟降至3019億元,39億元資金悄然撤退。
當遷徙率揭開資產質量的隱患時,杭州銀行應該重新審視。
更重要的是,信貸業務的合規管理是一大“硬傷”。
盡管杭州銀行在2024年年報中不斷強調“公司秉承‘內控優先、合規為本’理念,出臺新‘八項禁令’,強化合規紅線底線意識,并多維度開展合規文化宣貫,增強全員合規意識”,但是不斷增加的罰單,依舊在提醒這家明星城商行,“合規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