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駱崗公園的智能起降場上,一架搭載 16 組旋翼的白色航空器正緩緩升空 ——25 米高度的盤旋、精準的定點懸停、平穩的垂直降落,整個過程如行云流水。這臺由合肥合翼航空運營的 "空中巴士",正是全國首批獲得載人級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的 EH216-S 機型,如今已成為安徽低空經濟加速起飛的鮮活注腳。
場景驅動:從技術驗證到民生服務的跨越
作為安徽低空經濟的 "創新試驗田",駱崗空中交通運營中心正展現出多元場景融合的獨特魅力。這個集文旅觀光、科普研學、應急調度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可同時停放 50 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不僅提供日常維修保障,還在規劃空中婚禮、商業接駁等定制化服務。而在合肥全城,70 余個垂直起降點已串聯成網,200 余條航線覆蓋醫療配送、軌道巡檢等實用場景 —— 從無人機"空中送血" 挽救生命,到外賣無人機穿梭街巷配送餐點,低空經濟正從科幻場景走入百姓生活。
合肥市發改委副主任程羽表示,當地正聯動公安、消防、電力等多部門,推動 eVTOL 載人飛行、智能物流等場景常態化運營。"駱崗公園正在建設的 ' 超級場景 ',將實現多類型無人裝備的統一管控,為新技術落地提供 ' 實戰演練 ' 的空間。" 這種以場景驅動創新的模式,讓農業植保無人機、低空測繪設備等成果快速轉化,形成 "研發 - 測試 - 應用" 的閉環。
產業集聚:雙核引領 + 多點支撐的格局成型
作為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安徽已構建起 "合肥 - 蕪湖雙核引領,池州、安慶、六安、宣城多點支撐" 的產業版圖。數據顯示,全省已集聚通航控股、無人機研發制造等各類企業數百余家,形成從航空器設計、核心零部件生產到運營服務的完整產業鏈。
這種集聚效應在政策推動下持續放大。去年發布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機會清單,涵蓋百余項物流、文旅、智慧城市領域的合作需求,而《安徽省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實施方案(2024—2027 年)》更明確了發展目標:2025 年低空經濟規模力爭突破 600 億元,培育 1-2 家生態主導型企業;2027 年規模沖刺 800 億元,形成 3-5 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龍頭。
低空旅游:解鎖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
在場景拓展中,"低空 + 文旅" 的融合創新尤為亮眼。安徽已開辟合肥 — 蕪湖、蕪湖 — 黃山等低空旅游航線,游客可乘坐在無人駕駛航空器中,從空中俯瞰八百里皖江的壯闊、黃山奇松的挺拔。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更帶動了沿線城市的協同發展 —— 航空器起降點周邊的民宿、文創店客流增長顯著,形成 "低空飛行 + 地面消費" 的新業態。
從技術突破到產業成鏈,從單點試點到全域開花,安徽低空經濟的發展軌跡清晰可見。隨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推進,這片兼具科技實力與生態優勢的土地,正以 "場景創新" 為鑰匙,打開萬億級低空市場的大門,書寫著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 "高飛" 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