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新華網發文《山東齊河朱君村:廿二載“村晚”,唱響鄉村文化自信》點贊齊河依托本土文化、激發內生動力、建設精神家園,文化鑄魂賦能鄉村振興。
6月29日晚,山東省齊河縣晏城街道朱君村中心街燈火通明,臨時看臺座無虛席。臺上村民在演出,臺下待上場的演員們井然有序地更換服裝、增添妝容。來自本村和周邊村的鄉親們歡聚一堂,洋溢著歡樂的笑容。舞蹈、小品、歌曲、三句半……這些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年年都為鄉親們奉上獨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村晚”辦一年不難,難的是年年辦。連續22年來,朱君村每逢春節與“七一”便搭臺舉辦“村晚”,如今這項活動已成為方圓幾十里鄉親翹首以盼的文藝盛事。“現在村民參與熱情高漲,外村和縣城的藝術團體也慕名而來。節目數量多了,我們更得把好質量關,力求讓觀眾滿意。”村婦聯主席張桂榮坦言。
2004年農歷新年前夕,張桂榮與幾位有文藝特長的村干部萌生了豐富村民節日文化生活的想法,自發組建了朱君村藝術團。他們在村中輔街用木板搭起簡易舞臺,搬來自家音響設備,湊錢買了些瓜子花生,在除夕夜辦起了首屆“村晚”。未曾想,這場自娛自樂的演出竟吸引了上百村民圍觀,連鄰村群眾也聞訊趕來。初試成功,堅定了大家的信心,藝術團隨即決定“七一”再辦一場。自此,春節與“七一”辦“村晚”成了朱君村的傳統,張桂榮等人也全身心投入其中。
“村晚”舞臺雖簡易,卻承載著村民日益高漲的熱情與創造力。“在節目的編排上,我們沒有過多限制,只要村民有展示的愿望,我們都歡迎。在這里,村民是絕對的主角,人人皆可成為閃耀鄉間的‘民星’,實現自我價值。”村黨支部書記朱振利介紹。村民朱振芳對此深有體會:“以前性格內向,不善表達。”在村干部鼓勵下,她第一次登臺演唱,從此便愛上了舞臺,變得開朗主動,逢演必報。
“村晚”魅力的持續綻放,離不開硬件條件的改善和節目質量的提升。舞臺從輔街遷至更開闊的中心街,服裝、道具、音響、燈光日益專業。晏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專業老師定期進村指導,教授高蹺表演、廣場舞等技藝,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登臺機會。許多零基礎的村民通過“村晚”平臺自發學習各種才藝,逐漸成長為文藝骨干,吹拉彈唱樣樣拿手,奉獻出一臺臺精彩紛呈的演出。
隨著“村晚”影響力擴大,越來越多年輕人帶著新理念、新形式回歸家鄉舞臺。擔任十余屆主持人的朱振兵,其子朱鵬程受家庭熏陶考入大學攻讀播音主持專業。學成歸來后,朱鵬程接棒父親,成為“村晚”的新任主持人,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深受鄉親喜愛。年輕人趙金奇將網絡上學到的脫口秀與鄉村生活結合,創作出富有朱君村特色的段子,在“村晚”亮相后受到大量觀眾模仿、學習。作為創辦者之一的張桂榮,捕捉到人才返鄉的新氣象,以大學生回鄉建設新農村為題材,自編自導了戲曲小品《村官回家》。這些題材新穎、形式豐富的新作品,為朱君村“村晚”增添了新鮮的活力。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朱君村的“村晚”,搭的是鄉親們自己的舞臺,唱的是鄉親們身邊的故事。一臺晚會,一個節目,映照的是村民的精神風貌與人生追求。在齊河,像朱君村這樣,依托本土文化、激發內生動力、建設精神家園的村莊不斷涌現,共同匯聚成齊河美麗鄉村發展的“村光”大道。(劉磊 陳璐 邢曉倩)
來源:新華網
宣傳合作/廣告設計:18653439751
侵權聲明:如內容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