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車貸“高息高返”逐步退出,購車市場開始回歸理性。
過去幾年,貸款買車時常被當作“穩賺不賠”的劃算買賣。很多人圖個便宜,在銷售員“貸款比全款還省幾萬”的話術下心動簽單。可真把賬算細了,能把利息、違約金、提前還款的坑繞開的人,往往不多。
6月以來,車市里一個比較明顯的信號是:多個大城市的大銀行,陸續開始叫停所謂“高息高返”的車貸模式。個別股份行還在做,但很多也是短期窗口,7月以后也基本關得差不多。
對很多準備買車的人來說,這件事可能比車價優惠本身更值得留意。
貸款真能“省錢”?未必。
簡單講,高息高返背后的邏輯就是:貸款利率比正常水平高,銀行把多出來的利息返給經銷商做傭金,經銷商再把一部分傭金拿出來“補貼”車價,做成“貸款價比全款價便宜”的噱頭。
看起來“省了兩三萬”,但等你分期還款、提前結清或者遇到違約條款時,總利息有時候要比全款多出不少。更有一些合同里會埋“提前還款要交手續費”或者“利息照付不退”等條款,消費者一旦沒看清,就把該省的折扣又從利息里給補回去了。
有些人為了真省利息,中途提前還款,也往往要多跑幾趟銀行或4S店。算上精力和時間,未必真合適。
監管收緊,套路開始退場
這套玩法一直不算秘密,但這些年在不少車企、4S店里幾乎成了“標配”。對銀行來說,返傭多,放款規模也大;對經銷商來說,返點高,車子也更容易賣出去。長久看下來,表面繁榮,背后風險也積攢不少。
今年開始,多地監管部門對車貸利率、返傭鏈條加強了規范,大銀行干脆停掉了高返傭貸款方案,部分股份行雖然還留有,但門檻明顯抬高、審批更嚴,“兩年免息”“五年低息”取代了過去的“高息高返”,算賬也更直白了。
對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購車成本更透明了,不用再費心拆解利息、傭金和折扣之間的關系。
新車價格回歸,二手車迎來窗口期
這波變化,影響最大的其實不僅是新車。
在“貸款價”把新車全款價壓低的那幾年,很多二手車商的日子并不好過。尤其是準新車,車齡一兩年、公里數不高,本來是二手車市場的主力,但新車貼著各種金融折扣往下壓價,準新車只能跟著往下掉。
現在這條隱形降價鏈條被拆開,新車真實成交價慢慢回歸,準新車和低齡車的價格也有機會緩一緩。據一些市場反饋,部分主流合資品牌的準新車價格,最近幾個月已經有小幅回升,賣家也更愿意拿出來賣了。
一些二手車商還在加碼做“車況透明化”檢測,用第三方報告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對買家來說,愿意多花點時間對比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對行業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場“回歸”
高息高返的退場,不是簡單地少了一個優惠套路,而是把整個汽車消費的定價體系慢慢拉回到理性區間。
對銀行來說,下一步更看重的是風控和服務,而不是拼命放高息貸款賺快錢;對經銷商來說,也得靠服務、產品力和口碑積累客戶,而不是靠花式金融做銷量。
對想買車的人來說,這件事可能更像是一份提醒:算清楚利息,弄明白條款,不跟風所謂“貸款更劃算”,把購車的選擇權和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
等這場“高息高返”徹底畫上句號,也許買車這件事,才能真正回到“值不值”,而不是“劃不劃算”貸款這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