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明的星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淌千年的血脈根魂。它不僅是先民智慧的結晶,更是面向未來的文化基因庫。當歷史叩響新時代的大門,我們既需以虔敬之心守護技藝原真性,更要以創新之志激活其當代生命力——“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此成為非遺傳承的時代命題。
而今,一群躬身實踐的傳承者正將命題化為行動:他們以雙手為舟楫,載著古老技藝穿越時代洪流;以創新為星火,點燃非遺基因的當代覺醒。在他們身上,我們看見傳統與未來的握手,更見證著文明根脈如何在當下綻放新枝。
在浙江海寧,有這樣一位武術大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武術的熱愛,在武林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就是徐福高。
徐福高出生于海寧硤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南水鄉的溫潤并未掩蓋他骨子里對武術的熾熱追求。14歲,本是青澀懵懂的年紀,徐福高卻踏上了武術的征程,毅然拜入韓鵬飛門下。從此,他開啟了與心意拳、硬氣功、九節鞭、螳螂拳及散打相伴的日子。寒來暑往,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汗水浸濕了他的衣衫,卻從未澆滅他對武術的熱情。
8年的軍旅生涯,不僅錘煉了他的意志,更讓他在武術的道路上不斷精進。從部隊歸來后,他深知武術的博大精深,為了追求更高的武學境界,又拜入著名武術家阮奉天門下,系統學習八極拳、查拳、刀槍劍術和擒拿格斗。在阮奉天的悉心指導下,徐福高如海綿吸水般汲取著武學知識,不斷突破自我,將這些武術技藝融會貫通。
徐福高在武術賽場上的成就令人矚目。從1980年開始,他活躍在嘉興市級、省級武術比賽以及國際武術錦標賽等各類賽事中,成為賽場上的常勝將軍。每一次登臺,他都以精湛的技藝、矯健的身姿,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和評委的高度認可,屢次斬獲桂冠。歲月從不敗強者,即使到了61歲的高齡,他依然在武術的賽場上綻放光芒,其螳螂拳在浙江國際武術錦標賽上力壓群雄,勇奪冠軍。這不僅是他個人武術技藝的巔峰展示,更是對他多年來堅持習武、不斷鉆研的最好回報。
然而,徐福高的貢獻遠不止于個人的武術成就。從事武術教練30多年來,他桃李滿天下,培養的學生達千人之多。他以耐心和愛心,將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在他的悉心教導下,學生們在武術的道路上茁壯成長。這些學生在嘉興市級、省級武術比賽中大放異彩,共斬獲金牌385塊、銀牌280塊、銅牌105塊。每一塊獎牌背后,都凝聚著徐福高的心血,見證著他作為武術教育家的卓越成就。
作為國家武術一級裁判員,徐福高在武術賽事的評判工作中,始終秉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為武術賽事的順利開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同時,作為中國武術協會委員;嘉興市、海寧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劉百川少林羅漢靈令門第三代傳人、國際錦標賽螳螂拳冠軍、海寧市青少年武術隊總教練、中國浙江傳統武術教練,他積極參與武術行業的發展規劃和組織建設,為推動武術事業的普及與發展出謀劃策。
徐福高不僅是一位武術家,更是一位武術文化的傳承者和推廣者。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對武術的執著與熱愛,他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武術愛好者勇往直前。在他的影響下,海寧乃至更廣區域的武術氛圍日益濃厚,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武術的學習和傳承中來。徐福高以其獨特的武者風范,在海寧武術史上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成為當之無愧的武術界楷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