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要建機場了。
對,就是那個前些年因為房價已經跌成白菜價的黑龍江地級市鶴崗。
這個城市早些年是個煤礦工業城市,但煤礦已經差不多開采完了,現在基本上就是個在極速衰落中的工業城市。
而最早想著去鶴崗買套房養老的年輕人,這兩年已經有些人陸續離開了,房子也不要了,因為賣也賣不掉,只能扔掉。
因為房價低是人口流出的原因,而人口流出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機會崗位和發展機會。一個月兩三千的工作崗位,在鶴崗已經算是不錯的工作了。
這個城市的房價現在仍然很低,是全國房價最低的城市,沒有之一。
人口流失的情況已經很早就不再公布了,現在能查到的2022年的數據是94萬人,市區人口大概四十萬人左右。
鶴崗2024年GDP380億,財政收入36.1億,支出大約150億。
眾所周知,地表最強地級市蘇州GDP2.2萬億,地方財政收入2459億,但至今沒有機場,人稱蘇州梅友機場,是網上著名的梗。
就是說,在鶴崗這樣已經完全依賴財政轉移支付維持運轉的城市,還要建機場,不知道意義何在?
按照國家的規劃,2020到2025年全國新增民用運輸機場要達到270個,也就是平均每個地級市都有一個以上。
在華北、西北和西南、東北一些地方,有些城市要新建機場,有些甚至要在已經有個舊機場的基礎上再建一個新的。
當然,有些地方是因為地方太大,交通不便,必須要建,比如新疆、西藏和內蒙,新疆很多縣都有機場,甚至一些偏遠的鄉鎮都有個機場。
但鶴崗交通其實并不算不方便,因為以前是工業城市,所以鐵路和公路交通都很方便。
不僅是黑龍江,吉林也有不少類似的人口凈流出城市,現在完全依賴財政轉移支付維持運轉,也在不斷上馬新的基建項目。
但這樣的基建項目,能給這些城市帶來多少實際的收益呢?
實際上,很多基建項目不光建設要花錢,建成之后維護也是要花錢的,如果財政沒有能力建設,那么可以國家給建,但建完了維護的錢如果都支持不了,最好還是別建,否則會增加當地的財政負擔。
而這種地方的大型基建,尤其是一些體育館、展覽館之類的項目,如果地方財政無力支持,長期不用,也沒有錢維護,用不了多久就會衰敗,乃至廢棄。
在目前這個經濟大形勢之下,類似的情況未來會越來越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