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宣布成立新政黨“美國黨”,這一舉動攪動了復雜的美國政局。導致馬斯克成立新黨的直接原因是特朗普推動通過的“大而美法案”,他公開批評這個法案,認為這會加劇國家預算赤字,導致美國破產。
馬斯克指出,拜登執政時期的預算赤字已高達2萬億美元,而該法案將進一步推高至2.5萬億美元,同時提高美國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這種趨勢將使國家陷入不可持續的債務困境,摧毀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并將國家推向“債務奴役之路”。當然這僅僅是馬斯克的看法,而特朗普認為馬斯克反對法案是因為削減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政府補貼,這對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造成巨大打擊。
馬斯克對特朗普重新當選總統有汗馬功勞,在特朗普贏得2024年大選后,馬斯克曾頻繁出入白宮和國會,成為華盛頓權力中心的關鍵人物,兩人形影不離,但僅僅過了不到半年,兩個人就針尖對麥芒,成了死對頭。真可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大而美法案》的簽署成為轉折點,這個法案完全放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逐步取消對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大規模放松對國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的限制,旨在兌現特朗普的競選承諾。馬斯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認為法案不公平地偏向“夕陽行業”,卻嚴重損害了“朝陽行業”,這引發了兩人之間的公開爭執,標志著馬斯克在政治圈的輝煌時期暫時落幕。他曾承諾通過政府效率部削減國家預算支出,目標從最初的2萬億美元減半至1萬億美元,但在130天的實際工作中僅節省了17.5%,約1750億美元。這一失敗削弱了他作為改革代言人的公信力。
離開白宮后,馬斯克的政治影響力持續下滑。盡管他仍擁有龐大的社交平臺粉絲群,但其公眾聲譽已遭受重創,現在很少有人真正在意他的言論。這種低迷的人氣揭示了一個現實:馬斯克的財富和社交平臺影響力雖強,卻未能轉化為穩固的政治資本。他的批評聲音在華盛頓圈內逐漸被邊緣化,各方人士不再以和他結交為榮。這促使馬斯克轉向新的路徑,即通過組建政黨來重新塑造自己在國家事務中的角色。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馬斯克創立了“美國黨”。他在法案簽署后的7月4日晚上宣布了這一決定,強調該黨的核心目標是確保“民意”在國會中得到體現。馬斯克解釋說,美國黨將通過競選進入國會,爭取若干席位,從而在爭議性法案的表決中提供關鍵票數。這意味著該黨將聚焦于財政和債務問題,試圖以平衡力量影響政策制定。馬斯克的這一舉動被視為對當前政治體制的挑戰,但它也面臨嚴峻考驗。民調數據表明,他低迷的支持率可能限制該黨的號召力,難以吸引廣泛的選民基礎。成立美國黨不僅是馬斯克個人的政治重生嘗試,也反映出美國社會對赤字問題和政府效率的深切憂慮。
馬斯克創立美國黨的事件,標志著一位商業巨頭向政治領域的大膽躍進,同時也揭示了華盛頓權力動態的脆弱性。隨著美國預算赤字持續膨脹,馬斯克的警告和行動可能在未來引發更多討論,但該黨的成立很難改變美國長期形成的兩黨政治格局,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并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美國黨的成立也會是曇花一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