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終究是下來了,就在數小時之前,特朗剖已經公布了對14個國家的不同關稅,大部分的國家都在25%,極少部分在35%和40%之間。
其中限制的產品包括:日本的汽車零件、韓國的電子產品、泰國的農產品等,全球貿易版圖瞬間震動,耐人尋味的是,這份名單上唯獨少了中國。
就在三個月前,特朗普還對中國揮舞145%的關稅大棒,如今卻悄悄解禁芯片設計軟件出口,甚至傳出籌備10月訪華的風聲,這種“區別對待”背后,是一場大國博弈的驚天棋局。
精準打擊
特朗普的關稅策略絕非一時興起,7月3日,白宮向全球170多個國家發出“關稅最后通牒”,要求各國在7月9日前接受美國單方面設定的稅率,否則將面臨懲罰。
這封最后通牒直接標注各國“需支付的稅率”,從越南的20%到歐盟的50%不等,日本和韓國首當其沖,承受25%的關稅重壓,這比4月2日的24%僅高1個百分點,卻是三個月談判破裂的信號。
日本首相石破茂此前放話“不會輕易妥協”,韓國產業部在最后時刻尋求延期,換來的是特朗普的“懲罰性加碼”,這種“擠牙膏式”的加稅,既給盟友施壓,又避免徹底撕破臉。
東南亞國家遭受的打擊更為沉重:泰國36%、柬埔寨36%、緬甸40%,這些數字背后是東盟國家集體談判的徹底失敗。
原本東盟希望通過區域合作爭取整體稅率下調,但越南提前“叛變”簽署協議,接受20%關稅和零關稅開放市場,換取不在首批加稅名單上的待遇,特朗普用“分而治之”的策略,輕松瓦解了東盟的團結陣線。
最令人意外的是南非30%、老撾40%等非傳統貿易伙伴的高稅率,這些國家對美出口規模不大,但特朗普通過“殺雞儆猴”傳遞明確信號:任何不配合的國家,無論大小都要付出代價。
這種“全面施壓”背后,是特朗普試圖用關稅重新定義各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
中國的豁免
中國被排除在加稅名單之外,表面看是“幸運”,實則是中美長達三個月激烈博弈的結果,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征145%關稅后。
稀土作為高科技產業的“維生素”,中國供應全球90% 的稀土加工產品,美國軍工企業一旦斷供,F-35戰斗機生產線被迫叫停,五角大樓的緊急報告顯示,三條F-35生產線面臨停工風險,這是美國無法承受的戰略代價。
5月12日達成的《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成為轉折點,在這份協議中,美國同意撤銷91%的對華關稅,中國同步取消反制措施,并建立定期協商機制,這種“以戰止戰”的策略,讓特朗普認識到對華全面關稅戰的代價遠超預期。
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讓特朗普不得不妥協,當美國商務部恢復對華出口EDA芯片設計軟件、乙烷等關鍵技術產品時,背后是波音、高通等巨頭的集體游說。
這些美國企業在華利益遠超關稅帶來的短期收益,數據顯示,高通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占其全球總收入的60% 以上,這種經濟相互依賴的現實,迫使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低頭。
關稅大棒背后的邏輯
特朗普的關稅戰術,本質上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表演,礙于國內政治收割,通過對盟友加稅,塑造“美國優先”的強硬形象,爭取鐵銹地帶選民支持。
制造業回流的口號雖然空洞,但配合關稅數字的發布,能短期提振藍領階層士氣,即使這些關稅最終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同時,制造國際談判籌碼,通過關稅制造恐慌,迫使各國在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等問題上讓步。
越南的協議就是典型案例:以接受20%關稅為代價,換取了不在首批加稅名單上的待遇,同時被迫采購80億美元波音飛機和29億農產品,并配合美國封鎖中國商品轉運。
還有地緣政治的試探,通過區別對待中國和其他國家,特朗普在試探盟友對美國的忠誠度,同時觀察中國在壓力下的反應。
這種策略在6月的伊以沖突中已有預演:特朗普一邊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一邊又否決以色列刺殺哈梅內伊的計劃,避免美國卷入全面戰爭。
更深層的邏輯是,特朗普試圖用關稅重新定義全球化規則,放棄多邊貿易體系,推行“一對一”談判,這是霸權衰落期的無奈選擇。
既無力維持舊秩序,又不愿接受多極化現實,只能通過單邊主義制造短期優勢,這種策略雖然短期內能為美國爭取利益,但長期來看,將加速全球經濟分裂,削弱美國的軟實力。
單極秩序的崩塌與新生
特朗普的關稅大刀揮下時,他未曾想到這把刀正在加速美國霸權的瓦解,對14國加征關稅的政策如同一劑催化劑,促使各國加速“去美國化”進程。
中日韓三國貿易部長會議中斷五年后重啟,將綠色能源、半導體產業鏈列為自貿區優先領域,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清華演講中三提“脫美入亞”,直言“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等待美國換總統”。
經濟數據揭示新出路,2025年前五個月,韓國對華出口逆勢增長6.8%,索尼將40%傳感器產能轉至浙江嘉興,沙特阿美在深圳設立新能源研發中心。
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描繪出誘人前景:若東亞自貿區2030年前建成,區域GDP將提升11%-17%,相當于再造一個韓國經濟體量。
特朗普的關稅戰術暴露了美國經濟戰略的深層矛盾,要求車企赴美建廠,卻忽視供應鏈重組需5-10年周期,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因成本超支延期,英特爾抱怨“補貼落地太慢”。
借關稅填補3.3萬億美元減稅窟窿,卻被高盛警告或引發“滯脹”,美國家庭年均成本恐增3800-7700美元,中產階層反成買單者。
全球貿易秩序正悄然重構:中日韓本幣互換協議突破2000億美元;東盟十國人民幣儲備比例升至18.2%,中國聯合68國簽署《人類命運共同體行動綱領》,覆蓋氣候、衛生等12領域,美國單極主導的舊秩序,正在盟友的集體轉身中走向終結。
特朗普在白宮揮筆簽署關稅清單時,東京交易所里交易員正搶購中日韓自貿區概念股,首爾街頭現代汽車掛出“關稅應對特惠”橫幅。
他不知道這份清單正在加速一個新時代的誕生,當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占比突破20%,當東亞自貿區談判加速推進,美國親手點燃的關稅戰火,最終燒掉的是自己霸權的根基。
世界正在認清一個真相:單極霸權終將落幕,多極化的黎明不可阻擋,特朗普的關稅大刀砍向盟友時,也砍斷了維系舊秩序的最后一根繩索。
信息來源:
特朗普宣布將對14國加征關稅 2025-07-08 07:36·新華網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8月1日起,對日本、韓國等14國的進口產品征收關稅 2025-07-08 09:13·中國網
特朗普公開致信14國威脅征稅 2025-07-08 09:46·海峽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