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占全
2025年7月5日,外賣行業迎來歷史性一刻:美團即時零售單日訂單量突破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超1億單,這一數字較2024年峰值增長33%,提前33天刷新行業紀錄。與此同時,淘寶閃購與餓了么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日訂單量突破8000萬單,非餐飲訂單達1300萬,日活躍用戶超2億。這場由高額補貼引發的訂單爆炸式增長,不僅觸發了美團App的短時服務異常,更將外賣行業的競爭推向白熱化。
一、補貼戰白熱化:0元購與系統崩潰
7月5日當天,美團推出“0元購”外賣紅包券,用戶可免費獲得奶茶、漢堡等商品,配送費或自取條件刺激下,訂單量激增導致多地奶茶店庫存告急。有商家透露,旗下門店最高預約單量接近400單,某奶茶店甚至一天賣出半年庫存。與此同時,淘寶閃購啟動500億元補貼計劃,首日餐飲連鎖品牌和中小商家生意分別環比增長170%和140%,咖啡、飲品等品類訂單量增長超150%。
這種補貼強度直接導致配送體系承壓。美團因訂單峰值觸發服務器限流保護,部分地區用戶遭遇卡頓和下單失敗;騎手端則出現“卡單”現象,奶茶店制作時間超過40分鐘,影響配送效率。外賣騎手盧師傅向澎湃新聞表示,美團騎手時薪翻倍至100元以上,部分騎手日工作時長從6-7小時延長至12小時,甚至深夜仍在接單。
二、三強競逐:從雙雄爭霸到三國殺
外賣市場格局正從美團、餓了么的“雙雄爭霸”轉向美團、阿里(淘寶閃購+餓了么)、京東的“三國殺”。京東自2025年2月入局以來,憑借“全年免傭金”和騎手五險一金政策快速擴張,截至6月27日,京東外賣日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占據全國外賣市場超31%份額,品質外賣細分市場占有率達45% 。
美團則以千億元投入鞏固優勢。4月,美團宣布未來三年向餐飲行業投入1000億元,覆蓋商戶及消費者;7月5日的訂單爆發正是其補貼策略的集中體現。阿里通過淘寶閃購整合餓了么配送能力與天貓商家體系,5月上線后訂單量從4000萬單飆升至8000萬單,增速迅猛。
三、監管介入:約談與行業合規化
面對無序競爭,監管部門出手整頓。5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約談美團、餓了么、京東,要求平臺遵守《反不正當競爭法》《食品安全法》,禁止“二選一”、低價傾銷等行為,保障騎手權益并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約談后,京東被曝部分商家存在“幽靈餐廳”問題,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要求其整改;美團、餓了么則升級商戶資質審核,推行明廚亮灶和食安封簽。
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指出,高額補貼驅動的低價競爭不可持續,平臺需轉向“高質量競爭”,提升服務質量并保障騎手、商家利益。例如,美團已開始優化算法規則,取消超時扣罰;餓了么降低中小商戶傭金比例,探索騎手社保全覆蓋。
四、即時零售重構:從外賣到全品類
競爭焦點正從餐飲外賣擴展至全品類即時零售。美團閃購依托3萬個“閃電倉”,覆蓋數碼、藥品等高客單價品類,2025年非餐飲日單量突破1800萬單;京東“自營秒送”接入超10萬家線下店,30分鐘送達SKU涵蓋家電、美妝。阿里則通過淘寶閃購整合天貓商家資源,推動3C數碼等品類成交創新高。
高盛報告顯示,2025年二季度三大平臺總投資達250億元,競爭從短期促銷轉向高頻場景滲透。例如,美團閃電倉計劃2027年擴展至10萬個,京東則通過“品質外賣”定位吸引中高端用戶,重慶等地超七成消費者將其作為品質外賣首選。
五、爭議與反思:補貼狂歡下的隱憂
盡管補貼讓消費者短期受益,但行業隱憂凸顯。商家面臨“不參加沒單,參加則虧損”的困境,部分訂單疊加補貼后商家實際收入低于5元。騎手權益方面,京東雖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但兼職騎手仍面臨超時罰款和配送壓力 。此外,低價策略可能破壞品牌定價體系,庫迪咖啡等品牌擔憂長期市場秩序。
消費者行為也出現異化:有人單日下單13單囤積奶茶,部分用戶因系統崩潰投訴體驗受損。監管部門警示,無序競爭可能導致服務質量下降和食品安全風險,如北京近期打擊“幽靈外賣”,查處多起虛假經營案件。
結語: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2025年的外賣大戰,是即時零售賽道爆發的縮影。平臺通過補貼爭奪用戶心智,但長期競爭力仍取決于履約效率、全品類供給和合規經營。美團的1.2億單紀錄與淘寶閃購的快速崛起,標志著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紅海時代;而監管約談與合規化要求,則為這場戰爭劃定了邊界。未來,如何在補貼與盈利、規模與質量、效率與公平之間找到平衡,將是外賣平臺能否持續領跑的關鍵。正如美團CEO王興所言:“競爭應回歸商業基本面。”當補貼潮水退去,真正的行業格局才會水落石出。
責編:李影
審核:劉坤
監制:王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