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實現小幅同比增長,但是市場復蘇背后,一場關于份額的爭奪戰正悄然改寫競爭格局。
華為憑借12%的同比增長成為本季度出貨量冠軍,而蘋果通過降價策略實現8%的增長,終結了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的下滑趨勢。
然而在激活量這一關鍵指標上,小米以1141.76萬臺、16.63%的份額成功登頂,這標志著小米在經歷市場份額波動后,重新站上中國手機市場的頂峰。
重點是除了份額方面的表現之外,關于小米16系列的發布時間也變得清晰了,可以說小米手機迎來了雙喜。
從份額方面來說,2025年第二季度(W14 - W26),小米在中國手機市場表現驚艷,以16.63%的份額、1141.76萬臺的新機激活量榮登榜首。
同比增長7.39%,將vivo、OPPO、華為甩在身后,蘋果降價策略也未能撼動其地位,僅以1103.79萬臺、16.08%的份額位居第五。
關鍵小米的野心不止于此,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3月初透露,2024年小米全球銷量約1.7億臺,距離2億臺尚有3000萬臺差距,目標是在2026 - 2027年的2 - 3年內達成2億臺銷量。
在盧偉冰看來,規模并非唯一追求,產品結構即高端化進展更為關鍵,因此在國內市場,小米以4000元價位段作為高端化起點,目前在4000 - 6000元價位段已占據一定份額,但6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場仍有待突破。
而小米15 Ultra已初顯高端突破跡象,這款售價6999元的旗艦首月銷量超30萬臺,推動品牌高端機型占比提升至23.3%。
但相比華為Mate70系列的一機難求,小米仍需在品牌溢價上尋求突破,這種時候,AI技術可能成為關鍵變量。
此前有機構預測,2025年AI手機滲透率將達34%,小米16系列重點強化的AI能力,有望成為撬動高端市場的重要支點。
此外,產能管理也是持續增長的保障,華為因麒麟芯片產能受限,每月只能交付約400萬臺旗艦機,而小米憑借高通、聯發科雙平臺策略,單月產能突破450萬臺,這種供應鏈優勢,成為小米應對市場波動的壓艙石。
其次,除了份額方面的好消息之外,小米16系列的配置爆料信息也變得很清晰,近期已經有消息稱將于9月25日至26日發布,搶占高通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芯片的首發權。
更為關鍵的是,這一代產品線將大幅擴展,除標準版、Pro和Ultra外,小米16系列還將新增Ultra Max和S Ultra兩款機型。
產品矩陣的完善,彰顯小米全面覆蓋各價位市場的野心,對于接下來想要換機的米粉來說,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來判斷。
重點是在設計方面也迎來重要革新,機身將增加多功能按鍵,主要服務于相機拍攝和AI功能,且新機將走“全面輕薄化”路線,改變當前旗艦機厚重的固有印象。
同時影像系統仍是核心戰場,除標準版,其余版本有望標配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配備50MP傳感器,支持3倍光學變焦。
而Ultra版本可能配備高達200MP的潛望長焦鏡頭,支持10倍光學變焦,再加上小米自研的影像品牌,拍照效果肯定不弱。
至于主攝,據說會標配OV50Q起步,但是Ultra版本的主攝鏡頭會達到一英寸,結合徠卡影像認證,結果肯定是極好。
至于Pro系列還采用橫向大矩陣相機模組設計,向經典的小米11 Ultra致敬,這種設計不僅提升辨識度,更為大尺寸傳感器提供容納空間。
性能方面,將搭載基于3nm工藝的高通驍龍8 Elite 2芯片,這是自研架構的處理器,性能表現上沒有什么壓力。
而且按照新機的旗艦市場定位,估計會配備12GB+256GB存儲組合,且配備LPDDR5X和USF4.0的組合。
同時在系統層面,小米16系列將首發澎湃OS 3操作系統,引入全新靈動島UI設計,這一更新有望提升人機交互體驗。
至于全功能NFC、紅外遙控、雙揚聲器、X軸線性馬達、IP68/69級別防塵防水等特性,應該都不會缺席。
綜上信息所述,小米手機目前的市場發展速度上真的很激進,只要未來新機的發展極好,品牌影響力自然也不用多說。
對此,大家有什么想表達的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