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要點都幫你總結好了!
整理丨張泰勝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種復雜的多系統代謝紊亂癥,其特點在于β細胞功能障礙和胰島素抵抗的程度各異。肥胖與T2DM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性[1],與此同時,糖尿病、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等代謝性疾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隨著肥胖率的發生,這些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2]。
高血壓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合并癥,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高達66.3%,遠高于正常人群中的21.9%。鑒于高血壓與糖尿病在心血管并發癥方面存在顯著的共性,主要涉及微血管病變與大血管病變[3]。在此背景下,我國發布了針對成人T2DM與高血壓患者之間的篩查及治療的專家共識,目的在于提高這兩種疾病的認知率及管理水平(圖1)[4]。
圖1 共識更傾向于對高血壓的診治及管理[4]
本共識旨在針對臨床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更為優化的執行方案。其核心關注點在于臨床醫師頻繁遭遇的難題,并通過一系列關鍵點,為從事T2DM及高血壓治療的內分泌代謝病專家、心血管病專家以及慢性疾病管理的全科醫師提供閱讀參考。共識中提出七大意見(圖2):
注:SGLT2i: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GLP-1RA: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R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CCB:鈣通道阻滯劑;1mmHg=0.133kPa。
圖2 共識中針對T2DM合并高血壓實踐臨床要點推薦一覽表,證據等級推薦為GRADE方法[強推薦、有條件推薦(即弱推薦)、有條件反對(即弱反對)及強反對]
筆者將從共識中總結出臨床實踐中重點關注內容供大家一起學習。
推薦意見一:未診斷高血壓的T2DM成人患者如何進行高血壓篩查?
A:共識中針對這部分群體均推薦篩查,但不同情況實施的篩查方式不同:
1)所有未診斷高血壓的T2DM患者在就診時均應進行血壓測量(中等質量,強推薦);
2)在臨床環境中,若診室血壓測量結果無法明確或排除高血壓的診斷,建議采用動態血壓監測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診斷或排除(中等質量,有條件推薦);
3)篩查及復查過程中,建議每3~6個月至少進行一次血壓測量(中等質量,有條件推薦);
4)在患者伴有較多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或已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況下,建議適當提高血壓監測的頻次(中等質量,有條件推薦)。
其中在篩查及血壓監測的過程中,應注意:
1)監測血壓過程中應注意“白大衣高血壓”;
2)不同的高血壓監測方式存在不同的漏診或誤診率,臨床醫師在實踐中應注意選擇及篩查(圖3);
圖3 即便是診室血壓,仍有一定的誤診或漏診率
3)鑒于血壓存在季節性波動,特別是夏季血壓水平普遍偏低,建議避免每年均在夏季進行高血壓的篩查工作。
推薦意見二:成人T2DM合并高血壓的患者監測血壓頻率如何界定?
對于合并高血壓的T2DM患者,建議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血壓監測,家庭血壓監測為首選方法(低質量證據,強推薦)。
提高血壓監測的頻率對于血壓控制達標具有積極影響。對于血壓控制效果欠佳的患者,建議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血壓監測,且推薦采用家庭血壓監測方法。鑒于血壓的自然波動規律,目前在將家庭血壓監測作為血壓監測手段的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中,通常選擇在早晨和傍晚兩個時段,每個時段進行2至3次血壓測量。
推薦意見三:成人T2DM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控制目標如何設定?
對于患有成人T2DM并伴有高血壓的患者,建議實施個體化的血壓控制策略。根據高質量的證據和有條件推薦(高質量證據,有條件推薦):
1)大多數患者適宜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
2)然而,對于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但存在低血壓或暈厥風險較高的患者,可將收縮壓控制目標適度放寬至130mmHg或140mmHg。
共識針對不同群體推薦的血壓控制意見不同,并提出以下這部分群體可考慮個體化制定控壓目標:
1)出于對于治療負擔不大等多方面因素考慮,這部分群體可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
2)基于脈壓差大、跌倒風險較高等群體,不推薦過度控制血壓,這部分群體推薦血壓控制在130/80mmHg或140/90mmHg;
3)其次強化控制血壓會增加多種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如水腫、低血壓、暈厥、高鉀血癥等。因此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血壓控制標準,選擇合適用藥。
推薦意見四:成人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優先選擇何種降壓藥物?
對于成人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的方案為(高質量證據,強推薦):
1)首選策略為應用ACEI或ARB;
2)其次是采用鈣通道阻滯劑CCB。
盡管ACEI和ARB在臨床治療中均被視為首選方案,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兩者仍存在一些關鍵點需予以關注(各種降壓藥物適應癥見表2):
1)使用ACEI或ARB期間會有輕度血肌酐升高,但ACEI、ARB與其他降壓藥物相比,不會增加急性腎損傷及暈厥風險;
2)使用ARB應注意高鉀血癥風險。因此,在應用ARB治療過程中,必須密切監測血鉀水平,特別是在腎功能受損或聯合使用其他可能導致血鉀升高的藥物的情況下,以避免高鉀血癥及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表2 常用降壓藥物一覽表[5,6]
注:ARNI: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
推薦意見五:成人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應用SGLT2i或GLP-1RA時,是否需調整已有降壓藥物劑量或方案?
合并高血壓的成人T2DM患者應用SGLT2i或GLP-1RA時,無須調整原有降壓藥物劑量或方案(中等質量,強推薦)。
在聯合降壓藥物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可能需對降壓藥物做出一些劑量或方案調整:
1)SGLT2i與降壓藥物聯合使用,鑒于SGLT2i對降低血壓幅度大于GLP-1RA,降壓藥物需減少劑量;
2)相對于SGLT2i而言,GLP-1RA降低血壓幅度小,因此無需調整降壓藥物劑量。
血壓管理在T2DM患者心血管及腎臟風險的綜合控制中占據核心地位。在臨床實踐中,醫生常常面臨多種因素的干擾。本次共識的發布,為臨床醫生在實際操作中提供了具有實踐價值的指導性建議。
參考文獻:
[1] M?ynarska E, Czarnik W, Dzie?a N, J?draszak W, Majchrowicz G, Prusinowski F, Stabrawa M, Rysz J, Franczyk B.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ew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Treatme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s. Int J Mol Sci. 2025 Jan 27;26(3):1094.
[2]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0,36(1):1-13
[3] Petrie JR, Guzik TJ, Touyz RM.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Insights and Vascular Mechanisms. Can J Cardiol. 2018 May;34(5):575-584.
[4]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與肥胖學組,中國高血壓聯盟.成人2型糖尿病的高血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5,17(6):667-679.
[5]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管理指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5,41(03):179-185
[6]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24,32(07):603-700
責任編輯丨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