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大滿貫的戰幕拉開剛5天,本該聚焦于賽場巔峰對決的目光,卻被一連串刺眼的亂象撕扯得支離破碎。
從“蔬菜大棚”一樣的比賽場地,到像抹了油的球臺,讓眾多參賽選手都忍不住吐槽。
更別提賽場上的爭議判罰、信號中斷、空調停機等等問題。
這哪里是頂級賽事該有的模樣?
球臺的歪斜或許能臨時調整,可當管理的混亂、專業的缺失與態度的輕慢接連暴露。
這場本該彰顯乒乓球運動魅力的盛宴,正一步步滑向令人扼腕的鬧劇邊緣。
“小魔王”孫穎莎征戰無數國際大賽,什么大場面沒見過?
這次風塵仆仆來到拉斯韋加斯,準備在WTT大滿貫上大展身手。
結果選手們一下飛機,眼前出現的不是想象中的高大上體育館,而是一個巨大的塑料大棚?
對,沒聽錯,就是那種用金屬支架和塑料材質臨時搭建的簡易棚子,一股濃濃的城鄉接合部既視感撲面而來。
這確定是世界級大賽,不是村里組織的乒乓球友誼賽?
先不說這棚子顏值怎么樣,實用性也讓人擔心。
拉斯韋加斯七月的太陽,那是相當毒辣,天氣都已經40攝氏度,悶熱潮濕。
選手們穿著運動服揮汗如雨,一場訓練或者比賽下來,那衣服都能擰出水來了,這哪是訓練簡直是極限挑戰。
更讓人抓狂的是,這“塑料大棚”還漏雨?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這讓運動員怎么專心練球?
訓練期間,裁判被迫中斷比賽擦拭地面。
但“擦完一處,另一處又漏”。
球員們只能在濕滑地面上,“冒雨”繼續比賽。
以為這就完了,其實還有更絕的。
“塑料大棚”里連個正經廁所都沒有。
想上廁所得出門,不遠處那里停著一輛移動廁所車。
但整個場館,只有兩處移動廁所車。
坑位則是男女各一個。
場館里的所有人,都只能排隊使用。
比賽間隙排隊耗時超20分鐘,球員被迫忍痛憋尿。
想想世界各地的選手們為了備戰這場比賽,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
結果到了比賽場地,卻遭遇這么簡陋的條件。
當頂級選手要為憋尿忍傷、為降溫硬扛、為如廁狂奔。
這場披著 “大滿貫” 外衣的賽事,早已背離體育精神的底線。
希望組委會能重視這些問題,給選手們提供一個更專業的比賽環境。
畢竟這是世界級大賽,不是鄉村友誼賽。
好不容易從“蔬菜大棚”的桑拿訓練中緩過來,想著終于能到正經比賽場館里涼快涼快,舒舒服服打球。
結果到了賽場一看,新的“驚喜”正在那等著呢。
這次WTT大滿貫用的球臺是德國優拉提供的。
之前大賽常用的紅雙喜、雙魚等等,這次一個都沒用上。
而優拉球臺跟選手們平時用的球臺感覺完全不一樣。
一個字形容,就是“滑”。
孫穎莎首輪對陣澳大利亞選手劉楊子,這位對手世界排名33,按理說這場比賽拿下來應該問題不大,畢竟實力差距擺在那。
就因為這球臺,莎莎打得卻異常艱難,球出手、旋轉、落點完全不受控制,指哪兒打哪兒完全是奢望。
整場比賽莎莎都感覺自己在和球臺“搏斗”,而不是在和對手比賽。
明明可以輕松得分的機會,就因為球臺太滑導致比賽過程一波三折。
賽后面對采訪,孫穎莎表示對“新場地不適應,尤其是球臺”。
其他選手包括王楚欽,也表示對新球臺的不適應,他是首輪比賽也打得磕磕絆絆。
雖然最后贏了,但也直言這一次比賽用的球臺,包括拉斯韋加斯這個地方,感覺還是與其他地方有區別。
賽場外,也有教練在直播時解釋球臺問題。
他說這球臺表面太滑,就像“下雨天開車”一樣抓地力不足。
所以比賽爆冷不斷,很多高手都首輪出局。
而球臺,儼然成為這屆WTT大滿貫的“攪局者”。
它加大了比賽的偶然性,也讓選手們的實力無法得到正常發揮。
這對于一項世界頂級賽事來說,就是一大敗筆。
當運動員在球臺前一次次因詭異彈跳皺眉,球臺邊緣的粗糙處理讓回球軌跡頻頻失控,擋板拼接的縫隙甚至卡停過快的來球。
這些肉眼可見的硬件紕漏,早已在觀眾席的噓聲里淪為公開的笑話。
但比球臺更讓人不適的,是藏在表象下的連鎖潰敗。
看的出來,這屆WTT美國大滿貫對選手們來說,真是一場身心俱疲的“歷劫”。
在40℃的高溫下,在一個悶熱漏雨的“塑料大棚”里打球。
不僅如此,還得跟那滑溜溜的球臺斗智斗勇,比賽難度也大了不少。
對所有選手來說,每一場比賽都是一場硬仗。
而且除了比賽本身的壓力,選手們在場外還得面對各種奇葩狀況。
就說這住宿和餐飲安排,簡直讓人無力吐槽。
想吃個飯,先從住的地方出發,穿越迷宮般的商場和賭場,步行12分鐘才能到達餐廳。
每天來回一趟光走路就花將近半小時,這時間和精力都白白浪費了。
關鍵是這來來回回的,還得穿過賭場那種魚龍混雜的地方,安全隱患也不小。
運動員來參加比賽,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和身心健康。
可這屆WTT,又是高溫又是漏雨,又是滑溜球臺又是迷宮路線,各種幺蛾子層出不窮。
實際上從漏雨的“蔬菜大棚”到滑溜溜的球臺,再到讓人一言難盡的住宿和餐飲,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暴露了這屆WTT美國大滿貫同一個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賽事管理混亂不堪,說好聽點是組織不力,說難聽點就是糊弄事兒。
這是世界頂級乒乓球賽事,不是村頭公園的乒乓球友誼賽,怎么能辦得這么砢磣?
而且早在比賽開始前,雨果就因為“曾赴古巴參賽”被美國拒簽。
還有馬耳他、土耳其的選手也同樣因簽證無緣比賽。
如此離譜的退賽要求,當真是首次聽聞。
除此之外,還有賽場上的判罰爭議,更是讓人震驚。
資格賽沒有配備鷹眼系統,裁判主觀判罰無法復核。
主裁與邊裁判罰分歧多次中斷比賽,球員申訴無門。
混合采訪區網絡信號持續癱瘓,賽后發布會屢屢延遲。
甚至有外協選手爆料,訓練館的空調突然停機。
申請備用場地卻被工作人員以“賽程緊張”為由推諉。
種種問題,都不得不讓人質疑WTT賽事的水平。
作為世界頂級賽事,WTT本應該展現出最高的專業水準和對運動員的尊重。
結果開賽僅5天就弄出這么多惡心人的事情,簡直是把“大滿貫”的招牌往地上砸。
WTT組委會真的長點心吧,別再拿“世界頂級賽事”的名頭來糊弄人了。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WTT的信譽和口碑遲早要被敗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