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快被我女兒氣死!”
“我女兒4歲了,一兇她就悶著不說話,站著一動不動。”
“我說什么,都感覺這丫頭像沒聽見似的,問什么也不張嘴。”
“在幼兒園也是的,被同學欺負了,就愣著不動,不還手,也不吭聲。”
前幾天和樓下鄰居聊天時,她忍不住跟我吐槽。
一兇女兒她就不說話
鄰居說:看著女兒的窩囊樣,我都想揍她。
聽完,我忍不住勸鄰居:說明你娃挺聰明的,知道面對暴躁發(fā)脾氣的人,任何好話都是徒勞的。
我想到了小時候的我:
小時候被我媽打,她不讓我哭。后來我再挨打,就忍著不敢哭。
她又說我怎么不哭?啥話都讓大人說了!
不說話的時候,“你什么態(tài)度,跟你說話呢”;說話的時候,“你什么態(tài)度,還敢頂嘴”。
說和不說都被罵。
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完全就是不知道要干嘛,不知道說什么,才能平息大人的怒火,她才4歲啊。
一個才4歲的孩子,指望她怎么樣呢?
或許是希望孩子討好道歉:對不起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我一定做一個乖乖聽話的孩子……
我媽跟我說,她們小時候沒犯錯,但我姥爺自己生氣了,她們就得去說:爸,我錯了。
我媽有一次就說漏嘴了,說:你怎么不能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哄著大人呢?
我想,4歲的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可能她被罵的時候想解釋,或者有一些想法想要告訴媽媽,但是她不知道該怎么表達。
同時媽媽還在兇她,她同時有點害怕,有點懵,又有點不知所措。
所有情緒加在一起,孩子就悶在那里一動不動了。
父母孩子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誰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別跟孩子太計較了,孩子的世界只有你們。
父母總是兇自己,那個小小的孩子,一定覺得天塌了!
只要你在家不欺負孩子,孩子在外面就不會受欺負
很認同一句話:只要你在家不欺負孩子,孩子在外面就不會受欺負。
我有一位朋友,是心理咨詢師,她給我分享了一個案例。
一個女孩,從小學四年級起,就經(jīng)常莫名的被班里的一些同學欺負。
他們拿女孩子開玩笑、給她取綽號、使喚她跑腿,甚至還栽贓她考試作弊……
女孩默默地忍受了這一切,長達3年之久。
她本以為,上了初中了,換了新同學、新環(huán)境,一切都會變好,沒有人欺負她了。
然而,她仍不避免地再一次遭受到同學的排擠、孤立、欺負。
為什么這個女孩一直被欺負呢?
原來,女孩從小到大,一直生活的父母的否定里、打擊里。
一句話沒說對挨罵,考試沒考好挨罵,受欺負了也是一頓罵。
結果,導致女孩逐漸養(yǎng)成了自卑、懦弱,膽小、討好的性格。
而這種性格特征的孩子,往往是最容易受到別人欺負的。
這就好比,海洋里的流血動物,總是很容易受到鯊魚的攻擊。
因為血腥意味著有動物受傷了,而鯊魚嗅到了機會。
在外面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內(nèi)里可能已經(jīng)先受傷了。
想起這樣一句話:
這個世界并不缺少指責、鞭策、打壓和數(shù)落孩子的人,孩子最需要的是,永遠站在他這邊的人。
讓孩子想到父母時:內(nèi)心充滿力量,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
我想,這應該就是父母存在的最大意義。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很深刻,家庭溫馨有愛,父母的包容和支持。
都會讓孩子內(nèi)核穩(wěn)定、思路清晰,敢于向欺負自己的人說“不”。
父母堅定的和孩子站在一起,給他愛、陽光和自信,孩子自然能生出鎧甲,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方式,就是他和世界的相處方式,我們給孩子足夠的愛和信任,他們才會擁有更廣闊的天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