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人
在我的采訪經歷里,黃梅瑩和李幼斌是最不配合的,但卻給我留下別樣的好印象。
李幼斌
黃梅瑩
兩人在表演時,個性如此鮮明,在角色之外,卻力求暗淡。我還同時見到過這兩位,是在八一廠演員劇團周年慶的酒宴上,黃梅瑩一身利落的戎裝,仍掩不住她的人淡如菊。
印象中,李幼斌是著便裝。據說那次酒宴的費用,是被剛入八一廠的李幼斌一人攬了下來。他應該屬于酒風浩蕩的人,他端著大玻璃杯挨桌敬。輪到我們這一桌,我的一位與他相識的女同事,問及他的杯中物是否與酒精無關。他就把杯子伸到我們面前,茅臺所特有的醬香就撲鼻而來。我們都起身,他勸我們坐下,然后舉杯,滿飲后又大步流星地奔赴下一個戰場。
在這之前,也見過李幼斌一面。那是他剛演完一部叫《情暖萬家》的片子,他在里面演一個信訪干部,在我工作所在地接受采訪,那次采得還挺順利,那只能說明我自己手藝不精。
《情暖萬家》
采訪完后,我的那些可愛的同事們都在過道上等著他。這些天天跟各類明星打交道的人,在李幼斌,仿佛又回到了早先的迷影狀態來。李幼斌一見這陣勢,含著笑,但還是作落荒狀,快速閃入電梯,沒了蹤影。那一年,正是李幼斌因主演《亮劍》,聲名最盛之時。
《亮劍》
李幼斌出道早,五歲時就被選去演《將軍的兒子》,可惜這部電影后來流產了。但成名較晚,紅透神州之時就更晚了。但他的面孔特別好記,長長的法令紋配上一雙大眼睛,令人過目難忘。
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中國熒屏上的一張熟臉。當時,高倉健給中國男演員帶來的影響并沒消退。除了李幼斌,具此風范的還有周里京、石兆琪、梁國慶、洪宇宙、劉小寧,形象上與高倉健最為接近的還得說是王慶祥。
李幼斌也是不茍言笑,只是在他沉默如謎的臉上,還有著一些奇特的內容,還夾藏著深思熟慮之外的一些模棱兩可,在強大的執行力似乎還有一股暗流在涌動。
可以說,李幼斌是能駕馭更復雜的人物,在表面的強硬和冷峻之外,還能流露出不忍中的殘忍,無情背后的多情。他演的那些貌似成功的人士,常常是疲憊的、落寞的,得志之后換來的是更大的失落。
李幼斌最早是演反派,而被當時的某些有心人所記住的。電影《飛虎隊》中的扮相其實相當臉譜化,頭一分,眼一瞪,活脫脫就是個渾不吝的惡棍。
《飛虎隊》
他在電視劇《刑警本色》中出演的流氓頭子周詩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物的風度上面,總是那么處亂不驚,要靠面沉似水來替換心如止水,演的只是一副骨架,而更多的血肉尚未填充進來(段奕宏,李晨也在那部戲里)。
《刑警本色》
另一部電視劇《我是警察》要稍好些,李幼斌扮演的是一個變節警察孫一凡。他脫離了警隊,成為了重案要案的幕后黑手。李幼斌演出了男性尊嚴漸次剝落后,那種潤物細無聲之后的壓迫感來。
《我是警察》
上世紀末,中國的經濟建設,在目前看來,進入了攻堅階段。一些人神不知鬼不覺的占領了制高點,而另一些人則被掃地出門。資源分配發生了重大的傾斜,固有的盈利模式尚未打破,而新的吸金手段正蠢蠢欲動。無數人仿佛一夜之間找到了命運的契機,更多的人只是被命運開了一個玩笑。
下崗潮在這一時期席卷全國,經商熱則持續升溫,北上廣深的資源和政治優勢,漸趨明朗化。安貧樂道的觀念有被蕩滌的可能,成功的標志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成為人上人,成功學幾乎成了必修課,競爭意識蔓延至社會的各個角落。
李幼斌這一時期的重要角色,都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反復的應和。而在這其中,李幼斌最出色的形象,是與他的老搭擋合作的《布爾什維克兄弟》,這是部大型時代劇。
《布爾什維克兄弟》
李幼斌先后飾演父親劉水長和長子劉爾。他演父親時,讓子女憤恨,盼與其斷絕關系為后快。他演兒子時,則常常處于六親不認的邊緣。他一次次被時代的浪潮推向風口,一次次又被歷史的規律折磨得身心俱疲。這個曾經的紅衛兵小將,后來的商界精英,仿佛隨時能與時代的韻律合拍,但始終不能解決心靈的安放。
李幼斌特別容易緊縮的眉頭,在這個聰明過頭的男人身上,呈現的更多的是無力。他那樣的急于想活給別人看,但好像也不知道人家想看的是什么?假如說葛優、謝園走的是輕盈路線,而李幼斌的表演則屬凝重型。像一塊拒絕融化的冰,也是一塊隨時能生銹的鐵。
他所負重的不僅是傳統的積疴,也是現實的壓迫,更有內心獸性的左沖右突。這個目的性極強的男人,最終失去了他的目的地。
《布爾什維克》里與劉布最針鋒相對的是劉維,他的扮演者是何政軍。數年后,兩人再度相逢于《亮劍》中。
《布爾什維克兄弟》
有段時間,在侯機大廳里,常能聽到關于成功學的講座,為了讓人更容易聽進去,不少「講師」常以《亮劍》舉例,以為這樣就能深入淺出。當年,與《亮劍》并駕齊驅的時代經典是姜戎的小說《狼圖騰》。狼性文化成為很多企業文化的重中之重。
《亮劍》中李幼斌飾演的李云龍,掛在嘴邊的是「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读羷Α分猿蔀槔^《西游記》之后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也在于它所一再流露的,狼性文化有關。
《亮劍》
是民族正義,也是個人奮斗與團隊意識的一次極富浪漫化的高度結合,是不到目的,絕不罷休的革命意志,與見縫插針的游俠氣概互通有無。是自富爾曼諾夫的小說《夏伯陽》火遍全國后,最為本土化的一次光榮綻放。
李幼斌以往的角色或沉穩、或陰鷙。而這一次則大改戲路,寡言者成了話嘮,沉穩型變為沖動型,體面人徹底成了一個糙漢。李幼斌用他大開大合的表演,抓住人物的習慣性動作化為肌肉記憶,在任何規定情境下,都能游刃有余。
但這一形象仍與李幼斌過往最出色的人物塑造有許多共通之處,都驕傲、任性,看著胸懷廣大,但得理不饒人,有虧不吃,有便宜必占,也全都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只是李云龍身上的土腥味讓他的陰深換作了農民式的狡黠,火一點就著的脾性因有游擊作風撐腰,而變得分外的可愛。
《亮劍》
從李云龍不守規矩、不通常理的行事作派里,予觀者的英雄情結獲得了極大面積的精神自足。他不再刻板,在李幼斌神氣活現的表演中,而格外生龍活虎。應該說,李云龍的快意恩仇給觀眾所帶來的痛快淋漓,也與大眾某些只求目的,不問手段的心理建設暗合。
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亮劍》,與原作中的悲劇英雄形象已相去甚遠?;钴S在電視熒屏上的李云龍,之所以能讓觀眾百看不厭,全在于他想到就能做到,且無往而不利。
從這個意義上說,《亮劍》多少帶有些神話色彩,是對我們凡俗人生的想像性補給,更是對我們妄圖過上一呼百應生涯的替代性擴容。它更像是尚武的少年所做的一場敢做敢當的英雄夢。
《亮劍》
從《亮劍》這兒,對我來講,最大的發現是,李幼斌是極具喜劇才華的,我在《魯豫有約》里看到的李幼斌,也是一個極其幽默的人。但他后來沒有接過這類的戲。
《亮劍》之后,他也沒演過太好的影視劇,且充當配角的時候多,這也是個值得品咂的事情。前不久,李幼斌和他的妻子史蘭芽演了一出話劇《老式喜劇》,我錯過了,希望再演時,我不會錯過。
《老式喜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