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月,倆娃都帶給我過山車般的體驗。
首先是妹妹的小升初搖號,我們從6月搖到7月,一路期盼,一路失望,一邊又努力給自己和孩子做心理建設。整個歷程,我都寫在這篇文章里了:
因為妹妹的小升初占據了我很多精力,所以我對上高一的哥哥,越發沒有精力去關注了。
當然,經過這些年的“放手練習”,我對哥哥已經管得很少了,現在管得最多的一項,就是手機。
哥哥自上高中以后,就有了自己的手機。他上學時會把手機交給老師統一保管,放學時再取出來,用手機打車或解鎖共享單車。
回家以后,哥哥一般還得刷手機一二十分鐘。
等刷得差不多了,我就提醒他將手機上交——這就是我的管理職責。
期末復習最后一個月,哥哥對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多,他說要查看班級群消息,要下載資料,要用各種app判題……
以往我會掐點,等他辦完正事就把手機拿走,但現在他要辦的事太多,我也沒有精力時刻關注,就慢慢放開了,不再去嚴格限定時間。
我也注意到,哥哥大部分時間是在拿手機做正事,但也免不了會偷刷一會兒小視頻。
有一天,我站在他窗前,看他一會兒查資料,一會兒刷視頻,忙得不亦樂乎,心里忽然有了個想法:要不就不管他的手機了?現在才高一,離高考還有兩年,還有機會去試錯。如果他這回因為玩手機太多,期末考砸了,沒準兒可以警醒一下,我再收回管控也不遲。
我心里想妥當了,就跟哥哥提出建議:以后放學不需要再上繳手機給我,但后果自負。
哥哥也同意了。
有時妹妹看哥哥玩手機太久,背后也跟我蛐蛐,我就說:“我在拿你哥哥做實驗,等他期末考砸了,嘿嘿,他就不敢再這么放縱了。”
妹妹這大嘴巴很快就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哥哥——“媽媽說就希望你現在多玩手機,等你期末考砸了,她就高興了。”
哥哥跳起來問我:“你還是我親媽嗎?”
我就呵呵:“我是你親媽,但也不能管你一輩子~~”
放縱地玩了幾周手機,考前最后一周,這娃忽然意識到了什么,稍微收斂了一點兒。回家就悶頭看書刷題。
“哼!還想臨時抱佛腳。”我心里竊笑。
對于哥哥這次期末成績,我料定他一定會下降,也早早地準備好了說教之詞。
哥哥去年剛進到這個重點高中重點班時,十分緊張,總感覺自己會考倒數第一。
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班上40個孩子,哥哥考了34名,雖然不是倒數第一,但也接近倒數第一了。
過了幾個月,哥哥對高中環境適應得差不多了,期末考試時,他考了班上17名。
高一下的期中考試,哥哥仍然考了班上17名,我猜想這就是哥哥的真實實力水平,對于這個水平,我也算滿意。
現在面臨著高一下的期末考試,因為對手機放松了管控,我預估他期末考試會下降到二十幾名。
前幾天,也就是妹妹小升初出結果后的第三天,我的情緒剛剛平復一點,忽然收到哥哥班主任的群發消息,說可以查期末成績了。
我點開小程序,輸入相關信息,蹦出來一個讓我意向不到的數字,就跟妹妹的小升初結果開獎一樣,讓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哥哥考了班上第6名。
進高中以來,頭一次考進班里前10名。
這娃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我這個整天研究琢磨教育的人,也有點琢磨不透原理了。
琢磨了很久,我發現這樣一個規律:每次只要我對孩子放松管控,降低期待,他總能給我驚喜。小學六年如此,初中三年也是如此。
但這條規律適合所有孩子嗎?
家長們是不是都可以不管孩子的手機呢?
當然也不是。
管和不管,并不是涇渭分明的。
近幾年有不少中學生家長找我咨詢孩子的手機管理問題,以及學習方面的問題,我也不好冒然給出建議。
暑假期間,我打算再抽時間做場直播,聊聊中學生的學業問題和手機管理問題,也談談自家倆娃一些成長的細節——很多時候,細節決定成敗。
具體哪天直播,我還沒想好。訂好了時間,我會在朋友圈發通知。
如果有家長還沒加我(川媽)的微信好友,可以識別下圖二維碼添加。(注意:我有幾個不同的微信號,已加過微信好友的,就別再加重了,加重浪費手機內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