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3年11月28日,華商網報道,在我國的陜西秦嶺和河南伏牛山,野外考察的專家發現了一種消失了一百多年的蜈蚣。
蜈蚣這種動物對很多人來說,第一印象都是有毒,恐怖,會咬人,在民間,人們將其與蛇、蝎、壁虎和蟾蜍并稱為“五毒”。
這是一種人們既熟悉又害怕的動物,那么這次發現的蜈蚣又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它和人們常見的蜈蚣有什么不同呢?
?【·僅有1份標本·】?
2019年,我國正在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而調查人員就在陜西秦嶺發現了這一長相奇怪的蜈蚣。
對于蜈蚣,人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們有很多的腿,常被稱為“百足蟲”,它們具有一對觸角、多節體軀、每節一對步足,一般共有21對步足。
除了這一點之外,世界上的大約700種蜈蚣,它們根據眼睛的特點大致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具有4對單眼的,這是人們比較常見的。
還有一種就是沒有眼睛的,它們被叫做盲蜈蚣,這跟它們的生活環境等具有很大關系。
而在陜西秦嶺發現的這一奇怪的蜈蚣卻十分特別,它與其他蜈蚣一樣,它具有一對發達的毒鉗,用于捕食和防御,身體由多個鮮明的節段構成,色澤暗紅帶黃,有光澤。
唯一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的眼睛,它在頭部頭部兩側各有一個單眼斑,這與絕大多數擁有復眼或無眼的蜈蚣有所不同,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蜈蚣。
也正是因為眼睛的不同,它因此而得名“單眼蜈蚣”。
實際上這并不是人第一次發現它的蹤跡,早在1903年,就有專家采集到了單眼蜈蚣的標本,并一直保存在德國一所大學的標本館中。
然而自從人們第一次采集到它的標本之后,它就徹底“消失”了,100多年來再也沒有人見到過這一奇特的蜈蚣活體。
因為一直缺少發現,人們對單眼蜈蚣的研究也很有限,關于它的生活習性、分布范圍、捕食行為等等都知之甚少。
在蜈蚣這個大家族中,專家們依據生物特點劃分了5個科,因為單眼蜈蚣的特殊性,它成為了這個大家族中獨立的一個科,單眼蜈蚣科。
但是這個科建立的唯一依據就是1903年采集到的唯一一份標本,因此學界對此也一直有很多的爭議。
2019年,專家在野外調查中,再次發現了單眼蜈蚣的蹤跡,通過與僅有的標本進行對比,發現兩者完全一樣,它的存在也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除了陜西秦嶺之外,專家還在河南的伏牛山腹地也發現了單眼蜈蚣,這兩地的個體在形態特征上存在少許的差異。
單眼蜈蚣的個體長度在4到6厘米之間,體型與人們常見的蜈蚣比較接近,但是由于采集地區的不同,秦嶺發現的活體體色偏淡白色,而伏牛山發現的則為棕黃色。
再次發現單眼蜈蚣的活體,這對于人們將蜈蚣分為5個科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但是因為單眼蜈蚣的個體體型較小,生活十分隱秘,專家們對它們的研究仍然有很多的空白。
單眼蜈蚣目前主要在中國中部的秦嶺與伏牛山地區發現,這兩座山系不僅是南北氣候過渡帶,也是中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
它們森林覆蓋率高,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巖石濕地和腐殖層豐富,為節肢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
專家也在依據這兩地的氣候特點和生態環境來推測單眼蜈蚣有可能的分布地和棲息環境,期待能有更多的發現。
?——【·蜈蚣·】——?
蜈蚣是節肢動物門唇足綱的代表性生物,但很多人看到蜈蚣后,第一反應是“這是什么蟲子”,甚至會直接把它歸類為昆蟲。
但事實上,從科學分類角度來看,蜈蚣并不是昆蟲,而是節肢動物門中的一個獨立綱級類群,稱為唇足綱,與昆蟲綱、蛛形綱、多足綱等并列。
蜈蚣和昆蟲雖然都屬于節肢動物,擁有體節化的身體和外骨骼,但它們在身體結構上存在著本質差異。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一對觸角,有的還有翅膀。
而蜈蚣的身體由十幾到幾十個體節構成,每個體節都具有一對步足,因此步足數量遠超過昆蟲,蜈蚣也沒有翅膀,它的第一對步足已經高度特化,變為咬肢,內含毒腺,用于攻擊和捕食,這一點在昆蟲中是完全沒有的。
蜈蚣實際上是一個獨立且古老的節肢動物類群,在地球生物演化史中出現得比許多昆蟲還要早。
它們與同樣多足但屬于多足綱的馬陸在外觀上也有相似之處,但蜈蚣是肉食性捕獵者,馬陸則主要食腐,對生態系統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我國比較常見的蜈蚣有幾種,中國紅巨龍蜈蚣,最大可達20厘米,色彩鮮艷,常見于南方潮濕地區,是入藥與寵物蜈蚣市場中的“常客”。
在農村比較常見的多棘蜈蚣,在柴堆、廚房、田間都很常見,是我國的第二大藥用蜈蚣種,還有少棘蜈蚣常見于西南地區,體色偏綠或黃,步足強健。
這些蜈蚣大多體型較大,行動迅猛,攻擊性強,是人們在戶外或農村遇到的“老面孔”。
單眼蜈蚣的發現,是一次令人驚喜的科學記錄,也讓我們進一步意識到,在中國中部的山地林區中,仍存在著豐富而未知的生命形式。
蜈蚣雖其貌不揚,甚至令人畏懼,但它們在自然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生態作用,是地球多樣性寶庫中的一份子。
我們對蜈蚣應當保持尊重與理性認識,既要避免無謂的驚恐或傷害,也要積極保護其棲息環境,維護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
參考:
華商網《消失百年 重現秦嶺的單眼蜈蚣》,2023-11-28
光明網《這些“寶藏”已摸清家底!網友:又一次被老祖宗的智慧折服→》,2024-12-15
天津海關《“異寵”知多少丨多足的“蜈蚣”》,2024-1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