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紅薯膨大到了節骨眼,管不好全年白忙活!北方春薯正長塊根,夏薯快封壟;南方剛栽下苗。這一個月咋管?
三件事做好,秋收紅薯能讓鄰居眼饞。頭件事:水肥得“精準”,裂縫里藏著增產道。
薯塊膨大時地面“咔咔”裂,這是喊“要吃要喝”的信號。水得“潤”不能“淹”——土攥成團一松散,趕緊灌“跑馬水”。但采收前20天得停水,要不薯塊水分多,窖里容易爛。
連雨天更麻煩,清溝排水慢半拍,薯塊硬心爛成泥。肥得“補鉀”別“瞎補”——裂縫里灌硫酸鉀+尿素水,或者草木灰泡的水。葉子發黃的,噴點尿素+磷酸二氫鉀,7天噴一次,葉兒立馬變綠。
二件事:藤蔓“提”別“翻”,一翻減產三成多。
老一輩愛翻蔓,說能控旺,結果藤葉傷了,光合差,薯塊長不大。
科學招兒就倆:輕輕提蔓再放下,不傷葉不斷根;掐掉蔓頂10公分,養分全給薯塊。
尤其雨后藤沾土生根的,提一提,薯塊能多攢三成干物質。
三件事:化控得“巧”,小藥片催大薯塊。藤長到膝蓋高,頭回化控最穩妥。
用調環酸鈣+磷酸二氫鉀噴葉,控上促下,薯塊膨大不傷秧。立秋后溫差大,薯塊沖刺時,用膨薯寶噴一噴,光合產物全往塊根送。注意!
整個生長期最多用兩次,采收前40天得停藥。“翻蔓一動手,減產三成走;提蔓不打彎,薯塊堆成山”,這口訣可記牢。今年7月初廣東、山西的甘薯會上,專家反復說:水肥、控蔓、化控是“黃金三角”。
有人問:“我家藤瘋長,光提蔓不管用咋辦?”這得看藤長啥樣——葉色深、莖尖挑、壟溝看不清,趕緊補化控。但要注意,控旺早控輕控才安全,晚了傷秧子,薯塊長不起來。
有老農試過:去年按這法子管,紅薯個頭比往年大一圈,糖心流油,賣價高兩毛。也有教訓:鄰居翻了蔓,結果薯塊小一半,直拍大腿說“早聽勸就好了”。
眼下正是決勝期!這三件事做到位,秋后一鋤頭下去,紅皮亮、拳頭大的紅薯準能扎堆。“同樣的地,咋你家紅薯這么爭氣?
”到時候鄰居準得問。
具體用量得看地塊肥瘦,有經驗的老農都懂——實在拿不準,找村農技員問問。關注我,學更多種薯巧法子,明年你家紅薯也能成“金疙瘩”!注:具體管理需結合當地氣候、土壤調整,有疑問建議咨詢專業農技人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