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的展廳里,那些熠熠生輝的展柜仿佛守護著歷史的低語。它們看似相似,卻蘊含著深奧的學問。作為一名在文物預防性保護領域耕耘了三十余年的專家,我見證過無數因用心而成就的守護,也目睹過一些因疏忽而造成的遺憾。今天,我想以誠摯之心,與您探討如何為文物選擇合適的展柜,讓它們在“家”中安享歲月。
展柜,絕非簡單的陳列器具,而是為文物營造的一方“小氣候”。曾有人問展柜設計師為何其造價不菲,設計師的回答發人深?。骸澳銍L試將冰箱的溫度調至55度,濕度維持在80%,看看它能使用多久?!边@并非戲言,文物對環境的敏感遠超我們的想象。
記得有一次,一家博物館購置了進口展柜,卻因空調調節不當,柜內濕度急劇上升,玻璃蒙塵。文物安然無恙,但工作人員卻為此焦灼萬分。這一事件讓我深刻體會到,選擇合適的展柜,如同為文物營造一個適宜的“家”;反之,則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在當今的博物館展廳中,許多展柜追求華美的外觀,金邊框、透明亞克力,固然氣派,卻未必適合所有文物。在選擇展柜之前,不妨自問三個問題:
這件文物是否懼怕光線?若然,是否需要特殊的防紫外線處理?【藝臻展示】的團隊曾為一個宋代瓷器進行了特殊處理,將紫外線透過率降至0.1%以下,效果顯著。
這件文物的濕度需求如何?例如,紙質文物適宜的濕度范圍在50%-60%,否則易發霉。
這件文物是否需要防塵保護?某些青銅器對灰塵極為敏感,需要密封設計。
這些細節雖微,卻關乎文物的安危,一旦忽略,修復成本將令人咋舌。
在預算方面,一些博物館選擇“經濟適用型”展柜,看似節省,實則可能造成長期的維修費用累積。我建議,選擇展柜時,應著眼于長遠,綜合考慮綜合成本。
例如,玻璃選擇上,切勿貪圖便宜使用普通玻璃,其紫外線防護能力不足,且易起霧?!舅囌檎故尽客扑]使用鋼化夾膠玻璃,既安全又耐用。在溫濕度控制方面,避免使用風扇調節,那只會使柜內環境更加不穩定。
智能化展柜并非炫技,而是未來的剛需。我曾目睹一家博物館引進智能溫濕度監控系統,實時顯示柜內數據,并自動調節。這一舉措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更避免了因環境驟變對文物造成的損害。
當然,智能化并非萬能。對于一些對環境要求極為嚴格的老物件,人工監測仍不可或缺。但總體而言,智能化展柜是未來趨勢,早用早安心。
我曾遇到過一次緊急情況:某博物館展廳突然停電,展柜內的文物面臨險境。幸好工作人員反應迅速,及時手動調節了溫濕度,這才化險為夷。這一事件讓我意識到,展柜設計不僅要考慮“平時”,更要考慮“意外”。
因此,在選擇展柜時,不妨自問:如果斷電一天,我的文物能否安然度過?【藝臻展示】的設計師們特別注重這方面的細節,許多展柜都預留了手動調節裝置。
展柜不應成為文物的“孤島”。如今,許多展柜設計封閉,觀眾無法窺見內部。然而,好的展柜設計應兼顧保護性與觀賞性。我建議采用“透明中空”設計,既能展示文物,又能讓觀眾感受到保護措施的嚴謹性?!舅囌檎故尽吭鵀橐粋€戰國青銅器設計了類似方案,使用特殊材料制作內膽,既防紫外線,又保證透明度,效果極佳。
歸根結底,選擇展柜,如同為文物尋找一位“終身伴侶”。選得好,文物方能安享歲月;選不好,則可能留下無盡的遺憾。因此,在選擇展柜時,切勿只顧外觀,而應多考慮文物的實際需求。
后,我想用一句話與您共勉:展柜并非終點,而是文物“安家”的開始。選對它,就是為文物一個幸福的晚年。您在選展柜的過程中有何心得?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