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消息,美國財長貝森特7月2日對著福克斯新聞鏡頭說出的話,幾乎帶著一種不加掩飾的焦慮:“我們希望出口流速能加快。”他指的是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盡管上月兩國在倫敦達成協議后稀土貿易“恢復流通”,但美方承認出口量遠未恢復至4月4日之前的水平。
貝森特嘴上說著“有信心中方會履行協議承諾”,但那份強壓的急迫感早已溢于言表。美國工業界對稀土磁鐵的需求如同干渴的喉嚨,中國是全球近90%稀土磁鐵的供應者,這條供應鏈的任何波動都牽動著美國高端制造乃至國防工業的神經。
這份焦慮背后,是2025年4月4日中國依法對釤、釓、鋱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后,美方始終未能填補的供應缺口。盡管6月27日商務部發言人明確表示“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方依然嫌流量不足。他們想要的,是中國徹底放開閘門。
美財長(資料圖)
但就在美財長喊話索要更多稀土的同時,美國國務院卻上演了另一幕大戲。7月1日,華盛頓迎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國務卿魯比奧與日、印、澳三國外長齊聚一堂,高調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
這一倡議明面上宣稱要“確保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安全與多元化”,但日本時事通信社的報道卻揭示了真正的靶子:聯合聲明直指中國4月的稀土出口管制引發了對供應鏈“突然收緊以及未來可靠性的嚴重擔憂”,警告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將“損害國家安全”。
魯比奧更是毫不掩飾地強調,QUAD必須成為“行動載體”而非空談俱樂部,商業貿易將是維系機制的關鍵。他期待在國務院召集30至40家四國企業共商礦產供應鏈大計——既要中國多供稀土,又拉盟友“去中國化”,美方的戰略精算盤打得噼啪作響。
然而這看似嚴密的地緣布局,實則建立在松散的沙丘之上。
魯比奧(資料圖)
四國間貿易摩擦與分歧早已撕開了團結的表象。日本正為美國要求其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而頭疼,原定7月1日的美日年度部長級會議被迫推遲。澳大利亞則對AUKUS核潛艇項目前景憂心忡忡,美方一度流露的審查信號讓澳方如坐針氈。印度也因貿易關稅等問題與美國齟齬不斷,其外長蘇杰生明確表態關稅問題與印巴停火無關。
這些盟友各懷心思:日本盤算在稀土加工領域卡位,澳大利亞覬覦開采紅利,印度則想借勢在邊境問題上獲利。在華盛頓的會議桌上,魯比奧的宏大愿景遭遇的是現實的裂痕——當美國自身揮舞關稅大棒時,又怎能真讓盟友相信其“供應鏈韌性”的許諾?
稀土(資料圖)
就在QUAD外長會議召開前,中方已悄然布局。中國商務部在6月底延續了對鎵、鍺、鎢等軍工關鍵材料的出口管制,同時暫停了4月新增的7類中重稀土限制。這一精準調整絕非妥協退讓:既以部分放寬削弱了美方聯合盟友的借口,又維持了對核心戰略物資的掌控力,盡顯政策審慎與戰略定力。
中國稀土政策的每一調整都錨定于國家利益與國際規則的雙重坐標。商務部早已申明管制措施“合法合規”,旨在“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并愿通過對話確保合規貿易暢通。這種既保持壓力又留有余地的策略,使得貝森特的催促和QUAD的結盟顯得倉促而力不從心。
當美國財長在鏡頭前急切喊話、四國外長在華盛頓高調結盟時,他們面對的已非被動應對者。中國手中握有的不僅是地殼深處的稀有資源,更是對全球產業脈動的深刻理解與政策工具箱里的多重預案。稀土博弈的棋局上,中方的戰略定力與精準落子,讓一切喧囂終將沉淀為對國際規則與互利本質的回歸——真正的大國較量,永遠在靜水深流處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