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國際貿易圈,怎能用一個“亂”字來形容,特朗普關稅“大棍”步步緊逼,還向各個國家下“最后通牒”,貿易戰的硝煙味兒越來越濃。
不過在美方的貿易施壓下,也有一些國家不愿低頭妥協,忙著訪華尋求合作和出路,這其中就不乏一些美國“盟友”,比如澳大利亞,看來在關稅浪潮下,澳方的日子也不好過。
近日澳方對外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7月12日,即將開啟他的訪華行程,按理說,這本來應該是個修復中澳關系的好機會,可澳媒透露的風聲卻不太對味兒。
因為除了經貿合作,澳方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目標直指中企運營的達爾文港所有權問題,想要將它收回來。但這場看似強勢的“收回行動”背后,卻藏著澳方難以回避的軟肋,中國手握的“殺手锏”,可能讓阿爾巴尼斯的計劃徹底落空......
2015年,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做了一筆精明的生意,將當地長期虧損的達爾文港以5.06億澳元租給中國企業嵐橋集團99年。彼時,澳貿易部長公開稱贊這是“雙贏合作”,港口甚至被視為對接中國拓展朋友圈機遇的跳板。
嵐橋接手后,港口迅速扭虧為盈,年貨物吞吐量可達2630萬噸,液化天然氣運輸量超1400萬噸,妥妥的成為了澳洲北部經濟的引擎。
然而,這個商業項目因美軍基地的存在,后來被強行政治化。達爾文港距美軍輪駐基地僅數公里,美方的戰機常年在此起降,美國將其視為“干預南海的橋頭堡”。
2015年簽約時,奧巴馬政府直接向澳施壓;2020年,美澳更簽署密約,將達爾文定為“印太軍事行動中心”。在美國持續鼓動下,澳政客硬生生把商業港口炒作為“國安威脅”,盡管三次安全審查均證明“零風險”,但今年大選中,澳方的工黨與反對黨竟同步承諾“收回港口”,阿爾巴尼斯更放話稱“國有化也在所不惜”。
不難看出,澳方頗有一番“不收回不罷休”的姿態,如果收不回來,保不齊會讓美國介入或者硬搶。
面對澳方的毀約意圖,我國始終保持冷靜,并沒有被動接招,而是亮出了三張關鍵王牌!
王牌之一就是經濟“鎖喉”,畢竟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飯碗”在中國手里。
一直以來,我國是澳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占其出口總額的40%以上。僅鐵礦石一項,2024年澳對華出口量達7億噸,占中國進口總量的60%;煤炭、大麥、葡萄酒等產業更深度依賴中國市場。2020年澳方炒作“新冠溯源”時,中方合理的反制措施曾使其損失超5000億人民幣,教訓可謂是深刻。
阿爾巴尼斯此行表面強硬,實則小心翼翼,據悉這次他將率領14人商業代表團,包括力拓、必和必拓等礦業巨頭,重點推動礦產、綠色能源合作。顯然,澳方試圖在“港口爭端”與“保住貿易”間走鋼絲,但中國手握“經濟閥門”,一旦反制,澳將立刻陷入衰退。
我國王牌之二就是法律與道義護身,要知道,國際規則不是任人揉捏的橡皮泥。
嵐橋集團的租約通過公開競標合法獲得,且澳政府多次審查均確認無違約行為。中國駐澳大使肖千直指核心矛盾:“港口虧損時租出,盈利后收回,道義上站不住腳”。
如果澳方強行毀約,需支付天價賠償,更將重創其“可靠投資目的地”形象,這正是為何澳智庫警告政府:“所謂的安全借口經不起推敲,純屬政治操弄罷了,小心到頭一場空”。
那王牌之三就是戰略替代方案,中國早已“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
為降低對澳資源依賴,中國近年加速布局多元供應網,深化區域礦產合作,開拓非洲幾內亞西芒杜鐵礦,投資印尼鎳加工產業鏈。
而反觀澳大利亞,其2000億澳元核潛艇計劃嚴重依賴美英技術,經濟結構卻未脫困。悉尼科技大學學者點破:“中國經濟的韌性遠超澳預期,時間站在中國這邊”。
如今“貿易戰”在國際上愈演愈烈,澳方訪華尋求溝通合作本就是一件明智之舉,可澳方為何還要在港口問題上做文章呢?
其實,在達爾文港的問題上,美國始終是背后隱形的“操盤手”,要知道,澳大利亞近些年可沒少幫著美國對我國發難,而這次,澳方就是想“兩頭下注”。
在軍事上,美軍在達爾文擴建燃料儲備系統,推動四國聯盟軍演,將港口徹底武器化;經濟上,美私募基金博龍資本突然“巧合”提出收購達爾文港,該公司創始人范伯格剛被任命為美國防部副部長,地緣意圖昭然若揭。
還有國際的輿論,澳智庫研究所配合炒作“中國債務陷阱論”,遭中方駁斥“違背事實”。
然而,美國的支持實則充滿了算計,特朗普近期對日韓加征25%關稅,卻要求澳獨自面對對華沖突成本。澳媒清醒呼吁:“澳洲利益不應卷入美國的大網”。
現在來看,此次訪華行程,阿爾巴尼斯也要面臨著多重挑戰。
首當其沖的就是國內的壓力,他在大選時高舉“收回港口”旗幟,若空手而歸將遭反對黨圍攻。還有美國的壓力,美軍基地與達爾港運營權直接沖突,澳防長已放話“不惜代價解決”。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反制預案完善,中方已明確拒絕出售港口,并警告“政治化破壞互信”。
阿爾巴尼斯需在同一行程完成“矛盾任務”:既要談港口,又要推銷鐵礦石、爭取綠色能源投資。這種“邊拆臺邊合作”的策略,連澳商界都直言“不切實際”。
達爾文港之爭不是一場普通的商業糾紛,而是全球秩序話語權的縮影。阿爾巴尼斯政府要是敢打著訪華旗號搞"試探底牌"的把戲,那就大錯特錯了!今天的中國,不僅有堅定的外交意志,更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后盾!反觀澳美“安全壓倒一切”的口號,越發暴露了底氣不足的無力感。
當澳大利亞真正明白“對華合作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時,達爾文港風波才能回歸平靜。
參考資料: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將訪華.--2025-07-08 15:31·上觀新聞
澳政府要收回中企在達爾文港經營權,中方回應.--2025-05-26 13:16·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