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機器人借殼上市:具身智能第一股的資本突圍與產業野心
2025年7月,科創板迎來具身智能領域標志性事件——智元機器人通過協議轉讓及要約收購方式,擬控股一家A股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創始人鄧泰華。
這一動作不僅標志著國內人形機器人企業首次實現借殼上市,更成為新質生產力政策下硬科技資本化的典型案例。
資本運作:借殼上市的“快車道”邏輯
在注冊制改革與并購重組政策松綁背景下,智元選擇借殼而非獨立IPO,背后是效率與風險的平衡藝術。
根據交易方案,其通過“協議轉讓+部分要約”兩步走策略,以7.78元/股價格收購標的公司29.99%股份,并計劃進一步增持至63.62%。
這種設計既規避了獨立IPO的審核不確定性,又通過控制權變更實現快速上市。
技術商業化:從實驗室到千億市場的突圍
智元的底氣源于其全棧技術布局與量產能力。2024年其臨港工廠實現千臺級人形機器人下線,2025年推出靈犀X2系列,覆蓋文娛、教育、康養等場景。
這款搭載“硅光動語”大模型的機器人,已啟動全球合作伙伴招募,定價區間10萬-40萬元,直指中高端市場。
更關鍵的是其生態構建:通過投資臥龍電驅、博眾精工等企業,形成“硬件+軟件+服務”全鏈條;
與大豐實業設立合資公司,專攻文娛場景具身智能產品;
甚至將靈犀X1開源,構建開發者社區。這種“華為式”生態打法,使其在技術迭代與場景落地間形成閉環。
人形機器人進入“商用元年”
瑞銀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市場五年內難現“電動汽車時刻”,但工業場景已率先落地。
智元的布局印證這一趨勢:遠征A2主攻工廠作業,靈犀X2切入展廳講解,精靈系列采集物理世界數據。這種“多條腿走路”策略,使其在服務與工業領域形成雙重壁壘。
競爭格局方面,騰訊、京東的連續押注,不僅帶來資金,更導入產業資源。例如京東物流場景可為人形機器人提供真實訓練數據,而騰訊的AI算法能力則強化其多模態交互優勢。
2025年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政策推動具身智能賽道爆發,中新集團等通過“創投園區+產業投資”模式深度綁定智元,加速技術落地。
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2035年達3000億元,智元作為國產第一梯隊,有望在教育、養老、工業等領域搶占先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那么,作者也是為大家挖掘了幾家“智元機器人”產業鏈核心標的,值得收藏關注!
第六家:臥龍電驅
為智元機器人供應高爆發關節模組、無框力矩電機、伺服驅動器等核心部件,占人形機器人總成本的30%-50%。雙方互投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推進具身智能技術。
第五家:博眾精工
負責智元機器人遠征系列(如遠征A2)的整機組裝與生產,已交付訂單超100臺,并提供專用組裝設備。
第四家:藍思科技
為智元機器人供應關節模組、DCU控制器、夾爪等核心零部件,參與靈犀X1的批量交付。
第三家:中大力德
提供行星減速器、精密傳動裝置,是智元機器人的核心供應商。
第二家:富臨精工
與智元機器人聯合成立項目公司,開發定制化設計與場景解決方案。
最后一家,尤為關鍵,借殼第一股,十倍機會!
1、智元機器人擬收購公司63%的股權,成為首個人形機器人借殼上市的獨角獸。
2、大股東易主,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全部由智元團隊接手。
3、騰訊、京東此前紛紛投資押注,(想芝曉萊炂忠浩,小胡論,緦“易”淋?。┩ㄟ^合資、投資、合作綁定上下游。
4、估值150億,注入殼市值僅30億,底部預期差極大,目前股價不到10元,近期持續出現堆量+倍量,均線已經形成多頭排列,右側量能顯著放出來,主力搶籌明顯,馬上起飛!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使用,信息來源于軟件顯示以及互聯網公開數據,相關個股并非推 薦,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者應當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指導買賣,不保證收益,投資者應獨立決策并自擔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