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張可的前半生足夠幸運和精彩,可惜,在她的后半生,命運實現了大反轉。
張可投了個好胎,出生在蘇州顯赫一時的張氏家族,打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她打小就不需要為了生計發愁,更不需要為了考慮學費中斷學業。
張可自己也足夠努力,她后來考上了暨南大學,只是,她生性不愛張揚,在學校里她經常穿著一身清雅的袍子,腳上踩著普通的皮鞋,讀著自己喜歡的專業。
后來,在老師李健吾的提議和指導下,才18歲的她就翻譯出版了奧尼爾的劇本《早點前》,她還在里面扮演了一次女主角。張可發自內心的喜歡喜劇,因此,抗日戰爭爆發后,張可自發的跟隨劇社去全國各地進行抗戰救亡的演出。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張可遇到了自己攜手一生的人——王元化。
王元化是清華的學生,在家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他悄悄參加了地下黨。
說起來,王元化的家世也不簡單,他的父親王芳荃曾赴美留學,獲得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回國之后又去清華大學任教,他的母親也是詩詞歌賦樣樣俱會。王芳荃有五個孩子,而王元化是唯一的男孩子,所以受盡家里寵愛。
這樣的出身和生活習性,注定兩人的性格南轅北轍,初次見面,張可給王元化留下的印象是:天生麗質的女孩,只不過為人樸素,而王元化給張可的第一印象可不太好,王元化恃才傲物,總是給人一種盛氣凌人的模樣,張可不太喜歡。
初次見面后,王元化便開始下意識的注意張可,會找來她發表的文章,了解她的思想,兩人來往日漸增多后,王元化更是難掩對張可得愛慕之情。
只是,王元化是個典型的直男,兩人第一次約會,就去了公園,不僅如此,當天他還沒帶錢,就連門票都要張可買。
兩人第一次約會不歡而散,王元化卻沒有因此放棄。
因為張元化后來認識了張可的哥哥滿濤,兩人興趣愛好相同,很快就成為朋友,后來,兩人在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時,張可就在一旁。張可在這過程中,對王元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感情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后來,張可被問及選擇王元化的原因,張可只回答說:“王元化是一個很真誠的人。”沒錯,打動張可得正是王元化的真誠。
1948年3月,張可嫁給了王元化。婚禮當天,張可的父親鄭重其事的將女兒交付給王元化,希望他能好好對待自己的女兒,王元化沒有讓岳父失望。
次年,兩人的愛情結晶王承義出生。
1950年,上海所有地下黨員都需要進行重新登記,張可原本也可以,可是,她自愿放棄這一機會,放棄黨籍,當年她拋棄優渥的生活,選擇投身革命,不過是想要創造一個理想的社會,她并沒有想過從中索取什么,如今她的愿望實現,自然沉默退場。
此后,張可開啟自己的新生活,她前往上海實驗戲劇學校(上海戲劇學院前身)教學,繼續投身莎士比亞研究中。
工作之余,張可還兼顧生活大小事務,王元化是家里的甩手掌柜,張可大大小小的事務都得扛起來,甚至后來王元化升職,家里有客人做客,張可也是二話不說便進廚房。從前,張可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家閨秀,成婚后,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妻子,過著最普通的生活。
張可是一個非常溫和的人,所以,婚后兩人很少會有拌嘴的時刻,即便和外人進行交往,張可也是脾氣溫和,從未和任何人紅過臉。
他們二人本以為,這樣平靜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結果,一場厄運朝著這個家庭席卷而來。
一天,王元化神色如常的離開家,結果,這一走,竟然歸途未定。
原來,王元化遭到“胡風案”的牽連,遭到隔離審查。眼見丈夫多日來都沒有回家,張可只能帶著自己的兒子去丈夫的工作單位,結果,他們的答復是:不能見王元化。王元化遭到監視,沒有辦法和妻兒團聚。
屋漏偏逢連夜雨,王元化的家里也被抄。上海戲劇學院也開會批判張可,張可拒絕。
1957年,王元化終于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家里,可惜,物是人非,他被確診患有心因性精神病,喪失了辨別真假的能力,經常會幻聽和產生幻覺,甚至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睡著,對此,張可沒有半分嫌棄。
王元化多年后仍舊對妻子心懷感激:“沒有張可,我不知會變成什么樣......”
王元化原本以為,屬于自己的劫難已經結束,怎料,1966年,一場浩劫毫無預兆的來臨,王元化又一次被隔離審查,之后又送去上海郊區奉賢的農場進行改造。在這期間,王元化心因性精神病又一次復發,而且還比之前有所加重,張可又一次受到丈夫的牽連,她被非法隔離,即便患病也無法去就醫,最后落下嚴重的病根。縱然遭到嚴重沖擊,張可依舊不離不棄。
從1955年到1979年,二十多年時間里,王元化兩次精神失常,又都奇跡般的康復。
正當他們覺得已經走出生活的陰霾時,厄運又一次降臨。
1979年6月,張可在系里開會時突然中風,昏迷了七天七夜,她醒來之后,神志得以恢復,卻腦力嚴重受損,喪失了讀寫能力,這一次,輪到王元化照顧妻子,看著妻子病中的模樣,王元化嚎啕大哭。
王元化細數自己多年來的婚姻生活,妻子竟然沒跟自己享過幾天福,他帶給她的只有無盡的苦難,如今,他們即將邁入新生活,張可又被命運擊倒。王元化沒有離開妻子,這次換他來照顧她,2006年8月,張可平靜地告別這個世界。
兩年后,王元化也追隨妻子而去。離世之前,王元化再三叮囑,到最后階段,千萬不可以同意創傷性搶救方案,在他看來:一個人臨終之前,若是渾身插滿管子,甚至開膛破肚,不符合人性。人活著要有尊嚴,死的時候也要有尊嚴。最后,王元化有尊嚴地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