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城楨楠
去年是衛生巾,今年是充電寶,這兩年,總有小“物件”,引發大爭議。
(圖源:AI生成)
2025年時間過半,誰都沒想到,再日常不過的小小充電寶,能夠持續成為全民最矚目的話題。
從高校到機場,因為充電寶,人心惶惶、不得安寧。
羅馬仕捅出個大婁子
事情的起因是,6月上旬,北京一些大學的在校生頻繁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購買的羅馬仕移動電源容易自燃,甚至起火。
隨后引發連爆效應,據鳳凰財經等媒體,有不少網友在小紅書等自媒體發帖說,自己的羅馬仕直接爆炸了,早上6點鐘直接被火噴醒,真的很嚇人。
據正在新聞報道,6月13日,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的保衛處下發通知,要求師生排查并舍棄羅馬仕20000毫安充電寶。
北京高校封禁羅馬仕一下子就上了熱搜頭條。
眼見輿論愈演愈烈,羅馬仕坐不住了。6月14日,羅馬仕首次公開聲明,對于給師生及公眾帶來的困擾致以誠摯歉意,對于權威機構鑒定存在缺陷的羅馬仕產品,將依法承擔全部責任。
在聲明中,羅馬仕還表示,公司深耕充電領域13年,服務用戶超過1億人,始終堅持嚴格品控標準,通過了中國3C認證、美國FCC等認證。羅馬仕還特別提到,作為很多用戶的第一臺充電寶,公司始終把安全當成科技產品的底線。
了解充電寶行業的都知道,羅馬仕的業務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大學生市場,確實是不少人的第一臺充電寶。
億邦動力2024年7月25日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
當市場上主流的充電寶容量在1萬毫安-2萬毫安時,羅馬仕率先推出了3萬毫安的充電寶產品。在羅馬仕看來,這一產品所主攻的用戶群體便是在校大學生或是部分高中生群體——在集體住宿的環境中,一般學校在夜晚會選擇斷電,一款大容量充電寶的價值不言而喻。
除了在學生群體和特殊場景發力,羅馬仕還充分利用了電商崛起的時代紅利。
據澎湃新聞的報道,截至2024年,羅馬仕已連續11年蟬聯天貓“雙11”移動電源品類銷量冠軍。
事態的發展并不如羅馬仕和其擁躉所愿,反而朝著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
6月17日,封面新聞報道,“羅馬仕宣布召回超49萬臺充電寶”。
原因是6月16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間制造的部分羅馬仕移動電源,因為電芯原材料問題,可能發生過熱甚至燃燒等風險隱患。
緊接著,安克創新、倍思科技、綠聯科技等多個品牌也以“電芯原材料”為由,主動召回充電寶。
截至7月5日,羅馬仕、安克創新、倍思科技、綠聯科技等多個品牌先后召回120萬臺充電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月26日,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為切實保障航空運行安全,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隨后,大量乘客發現自己的充電寶無法通過機場的安檢,機場里充電寶堆積如山。
民航局的緊急通知,讓事情朝更加驚悚的方向躍遷。
(圖源:AI生成)
要知道,從2024 年 8 月起,有關部門才對移動電源實施強制性 3C 認證管理。這意味著,沒有經過3C認證管理的充電寶才是主流。我們隨機試驗,到處可見的共享充電寶,幾乎都沒有3C認證。
沒有3C認證到底會怎么樣?
據格隆匯的文章,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網售充電寶的歷年抽檢結果顯示,充電寶抽檢不合格率一路飆升,2020年為19.8%,2021年為25.0%,2022年為35.4%,2023年為44%。
44%的充電寶不合格,你敢信么。
據魔鏡洞察的報告,2024年,僅淘寶和抖音兩個平臺,就賣出7400萬臺充電寶,如此高的不合格率,細思極恐。
現在,貼3C標簽成了熱門生意。
據法治日報的報道,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幾元錢就可以買1000張3C認證貼紙。小紅書、閑魚上還有人曬出激光刻印裝備,提供有償幫刻3C標志的服務。
盡管各平臺第一時間屏蔽了“3C貼紙”關鍵詞,但這樣的糊弄唾手可得,成本實在太低。
如果貼個標簽就能通過機場安檢,或者繼續在各地售賣,潛在隱患將有增無減。
充電寶背后,有認證謎團,有制造謎團
按理說,我們的制造業空前強大,不應該在充電寶、衛生巾等沒什么技術含量的領域掉鏈子。
可更多匪夷所思浮現在我們面前。據界面新聞6月20日的報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深圳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及相關公司的快充移動電源3C認證被大批撤銷,證書狀態顯示“暫停”,剩余3C認證基本都與充電器和插座相關。
看到這條消息,多數人的反應可能是撤銷正常啊,畢竟羅馬仕的充電寶出問題了。
但我們關注的地方在于,為何羅馬仕能獲得認證,又是怎么獲得認證的?
既然能夠獲得認證,說明產品本身經過了審核,經過審核還出問題,到底哪里出岔子了?
(圖源:AI生成)
在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官網查詢的結果顯示,羅馬仕充電寶的3C認證資格,幾乎全都在6月14日被暫停。
6月14日,剛好是北京高校下發通知,封禁羅馬仕充電寶進入高校的時候。
在詞條最后的原因欄里面,赫然寫著兩句話:
證書暫停后需向產品認證部申請變更的情況;
證書暫停后需向分中心/北京檢查部申請恢復的情況。
從原因欄推測,羅馬仕的3C認證被暫停,源自北京。
前文我們提到,羅馬仕在6月14日的公開回應里面,曾提到公司通過了國內外的各種認證,以此標榜自己的安全性。
可事實是,6月14日當天,其大量充電寶被暫停了認證資格。
時隔3天,羅馬仕因為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消息(并非北京的原因),宣布召回。
這中間的曲折,可能只有羅馬仕自己清楚。
一個更讓我們感到意外的信息是,在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官網查詢的結果里,第二個條目明確寫著,發證日期為6月12日。
也就是說,在北京6月13日爆出羅馬仕充電寶成雷消息前一天,這個充電寶才通過3C認證。
發證僅僅兩天,就被暫停了資格。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3年發布的第10號公告,2023年8月1日起,移動電源開始實施3C認證,2024年8月1日起強制實施3C認證,沒有通過的,不能出廠或銷售。
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官網上,我們還查到了移動電源(0914)適用的條款和相關內容。
上述內容告訴我們,2023年8月1日之后,如果獲得了3C認證,就應該視作符合國家標準;2024年8月1日之后,3C標準強制認定,更得符合國家標準。
符合國家標準還出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帶著疑惑,我們查閱了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在其中一個專欄里,有專門的答疑解惑。
相關問題解答第16項的問題是,強制性產品認證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官方的回復是,認證申請和受理;樣品試驗;初始工廠審查;認證結果評價和批準;獲得認證后的監督。
按照這個流程圖,認證受理、試驗、工廠審查、給結論、后續監督,流程完備且周全。
不過,據澎湃新聞的報道,2025年5月之前,監管部門對移動電源等產品的3C認證流程實際為“先發證后審廠”,5月份之后,才改成“先審廠后發證”。
先發證后審廠,企業的操作空間多出很多。
另據杭州網的報道,5月6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發布了關于移動電源、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程序調整的通知。通知中,最重要的改變是,型式試驗樣品,由原來“企業送樣”調整為“生產現場抽樣”。
在5月份兩個打補丁的政策之后,移動電源的3C認證口子越來越嚴了。當然,再嚴的口子還是口子,有縫隙。
國家對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管理體制是怎樣的?
還是回到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的相關問題解答專欄,在第五項目里有回答,強制性產品認證工作由國家認監委指定的認證機構負責認證的具體實施,并對認證結果負責;
地方質檢部門對列入強制性認證產品目錄內的產品實施監督,也就是說,從認證到后續的監督,分別由指定的認定機構和地方質檢部門負責。
有哪些認定的機構呢?在(專欄相關問題解答)第37項有回答。
國家認監委指定9家認證機構,具體承擔第一批目錄內產品的強制性認證任務。申請人根據產品類別向相應的指定認證機構申請。
查了下,除了專門車聯網的、電氣傳動的,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檢測機構在9家:
第34項明確寫道:指定檢測機構對樣品檢測報告和檢測結果負全部責任。
沒有進一步明確的細節,什么叫負全部責任。
前面說道,后續產品的質量監督,由地方質檢部門負責。羅馬仕所在地是深圳,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就是后續負責的部門。
在北京高校封禁羅馬仕之后,深圳市市場監管局以最快的速度給出了處理結果,體現的就是后續質量監督職責。
根據在第7項7.1.1所說,認證機構應當在生產企業分類管理的基礎上,對獲證產品及其生產企業實施有效的跟蹤檢查,以驗證生產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持續符合認證要求、確保獲證產品持續符合標準要求并保持與型式試驗樣品的一致性。
也就是說,認證機構其實應該繼續跟蹤,被檢測企業的產品,確保生產和試驗的一致性。
據新浪財經的報道,3C認證有多家機構,業內普遍選擇在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完成認證。要完成一個3C認證,要花2萬元-3萬元,時間至少3個月。
對企業來說,是產品出售的許可證,準生證,對檢測機構來說,意味著試驗到生產的一致性。
很遺憾,截至目前,幾乎沒有任何報道分析認定機構的問題。
在3C認證證書里面,除了體現申請人、制造商,生產廠也是明確標注的。羅馬仕的充電寶的代工廠是深圳卓翼智造,背后是一家上市公司。
關于工廠的強制認定審查,作用,意義,都有明確規則,考慮到目前沒有任何信息指向代工廠,在此不過多展開。
一家以質量聞名的企業,倒在了內卷路上
在羅馬仕充電寶出事之后,安科創新等同行也都在積極召回。
充電寶企業、深圳市場監督局此時達成共識,問題出在電芯原材料上。
羅馬仕和深圳市場監督局都公開表示,由于部分電芯原材料來料原因,極少數產品在使用中可能存在過熱現象,在極端場景下使用可能產生燃燒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安科也在召回公告中表示,發現某供應商部分批次的行業通用電芯,存在未經批準的原料變更,這可能導致極少數產品在長期循環使用后隔膜絕緣失效,進而引發過熱甚至燃燒的安全隱患。
央視新聞7月6日的報道援引市場監管總局相關人員的判定,召回原因為電池生產過程中,混入金屬異物。
各方面似乎已經明確,讓充電寶發熱,甚至起火的最終原因。
截至目前,幾乎所有充電寶企業,都把矛頭指向供應電芯原材料的無錫安普瑞斯。
6月27日,澎湃新聞援引安普瑞斯一位工作人員的話,目前,該公司有生產電芯,都是按相關規定生產的。至于網傳的相關問題,市場監管部門正在調查中。
6月30日,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目前正在調查中,后續會統一對外發布。
7月3日,外界等來了調查結果。
(圖源:AI生成)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無錫市場監管部門抽樣檢驗發現,該企業產品存在電解液材料不一致、關鍵工序發生參數不符合工廠文件規定的管控要求的問題。其余檢驗檢測程序還在進行中。
報道還稱,目前,安普瑞斯擁有的74張CCC證書,均被認證機構暫停或撤銷,無錫市市場監管局已依規對該企業生產的鋰電池產品全部封存。
和羅馬仕一樣,我們也查閱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官網和安普瑞斯有關的3C證書情況。
結果讓人一頭霧水。安普瑞斯的3C證書里,很多都顯示6月10日就已經處于暫停狀態。
而原因,正是無錫市場監管部門所說的,一致性等問題。
6月10日,是本次充電寶事件發酵的最早時期。換言之,無錫監督部門,安普瑞斯早在6月10日之前,就已經知道其生產的鋰電池有問題。
為什么沒聽說,無錫方面成為充電寶事件的吹哨人呢?可能和安普瑞斯的身份有關。
打開安普瑞斯的官網,公司背景雄厚,介紹自己是中美合作的產物。技術來源于美國安普銳斯,源頭是斯坦福大學。美國安普銳斯的投資方包括美國三叉戟投資公司、中國賽富投資基金、無錫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谷歌公司董事長 Eric Schmidt 博士等等。
中國的投資方,主要是無錫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一家總資產 826.39 億元,凈資產 299.51 億元的無錫國企。
看到谷歌公司董事長也是公司的投資人,引發了我們的好奇。隨即打開天眼查,進一步分析。
在天眼查里面,我們發現,無錫安普銳斯一共就兩個股東。第一大股東為香港安普瑞斯,持股55%,2011年成立。令人意外的是,天眼查顯示,香港安普瑞斯已經宣告解散。
如果確實解散,那無錫產業發展集團這家國企,可能才是實控人,持股45%。
國企背景特殊,可以理解。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國企背景本應該是質量的保證。
此前,我們在和汽車行業頭部供應商交流的時候,對方明確說,國企的車質量都不差,他們不敢亂來,原因你懂的。
同樣的邏輯,相信套用在各行各業。
據第一財經報道,電芯堪稱充電寶的靈魂,其成本占充電寶的40%到50%。可以說,電芯的品質決定了充電寶的品質。
據貝殼財經等媒體的報道,充電寶行業里,普遍認為安普瑞斯的電芯品質比較好,包括安克創新在內的頭部充電寶公司,一直使用安普瑞斯的電芯,某種程度也證明其技術能力。
當然,價格也貴,一般共享充電寶是用不起的。
另據新能源產業家PRO公眾號 6月23日的文章,市面上的充電寶,都喜歡用安普瑞斯的電芯,原因在于其充電速度夠快。
文章稱,安普瑞斯的電芯有當前最高的能量密度,其獨有的硅納米線負極,被稱為顛覆性技術。6分鐘可充滿80%,是30W以上移動電源的首選。
能量密度越高,電池越不穩定,越容易出狀況。如果產品質量穩定,將是巨大的競爭優勢,不過,在如今的競爭環境下,質量優勢在價格面前可能蕩然無存。
為了生存,每家企業不得不挖空心思降成本,安普瑞斯似乎也是如此。
據36氪的文章,移動電源行業目前的核心矛盾在于市場對極致低價的追求,與鋰電池安全的高成本要求形成沖突。同樣容量的電芯,優品、次品價差非常大,當移動電源售價不斷下壓時,供應鏈只能在電芯和電路保護上做減法。
為降低生產成本,電芯制造商不斷挑戰設計和工藝極限,擅自變更關鍵材料、簡化工藝流程及縮減制造設備投入,此類做法已成為某些電芯制造商常見現象,為安全生產埋下隱患。
連安普瑞斯這樣身份、背景和能力的公司,都不得不在競爭激烈下,鋌而走險,還有什么不可能?
最近,汽車發布會常說,安全是這個時代最貴的奢侈品。
這句話聽著,既悲壯又悲哀。
(圖源:AI生成)
從衛生巾到充電寶,再到汽車,安全原本應該是標配,如今都成了奢侈品。
羅馬仕在官網說,自己的品牌使命是創造好看、好用、好賣的充電產品,這讓我想起,最近火熱的某造車公司,把好看放在造車的第一位。
好看沒有錯,但需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安全、質量必須過關、過硬,如若不然,相信會有更多羅馬仕一樣的企業,安普瑞斯一樣的企業。
7月6日,據界面新聞消息,當日凌晨1點多,羅馬仕正式發布停工停產放假通知。
羅馬仕表示,除召回相關員工外,其余員工停工停產,停工停產時間為今年7月7日起持續6個月,如需延長或提前結束期限的,公司另行通知。
7月7日,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羅馬仕在天貓和淘寶的官方旗艦店均已關閉。
羅馬仕的結局,似乎已經注定。
沒人想看到企業是這樣的結局,員工是如此的境遇,可內卷式環境下系寄望于企業用道德來維持正常的商業行為,很不現實。企業先活不下去。
又或許商業道德,從來就是一條,最難提高的底線。安全不易,但時下的中國,安全實在太重要了。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