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雨季。前些年,每到雨季,尤其是新聞媒體報道國內某城市內澇的消息后,就會有“青島下水道神話”和“德國神奇油紙包”的傳奇故事被“德國下水道粉”不斷提起。
按照“下水道粉”的說法,國內很多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等,一旦遇到下大暴雨,市內很容易出現多處積水、內澇的問題;而青島也遭遇過不少次大暴雨,但市內卻很少出現積水,其原因就在于,百年前德國人占領青島時、在青島修建了一條神奇的下水道。
關于這條下水道,還有一個非常懸乎的“油紙包”的故事,大意是:青島的城建人員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損壞,到處找不到合適的,最后求助于德方。結果對方很快回復說,不用擔心,在那個損壞的零件周圍3米范圍內,肯定有個地方藏有備件。工程人員細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個小箱子里找到了油紙包著的零件,拆開看還锃光瓦亮呢。
“下水道粉”說的這些是真的嗎?2015年1月1日《南德意志報》刊文《完美的德國神話》,特意對此做了澄清。文章指出,中國流傳的“青島神奇下水道”的故事,是不準確的;所謂青島“由于百年前德國人承建的下水管道,全城無一處積水”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事實上,1914年的青島、是一個只有五萬多居民的小城,到百年后的2013年,青島就已經是一個常駐人口900萬左右的國際化都市,在長達3000公里的市區排水管網中,百年前“德國造”的排水系統能發揮作用的僅剩不到3公里。如果說青島在雨季汛期全城沒有積水,功勞歸于這只占總長千分之一的“德制下水道”,恐怕大家會認為他腦子有病。
下水道里的那個“油紙包”的故事,更是子虛烏有;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相信下水道會有什么零件損壞。2011年《半島都市報》也曾專門辟謠說:德國人建的排污管道是水泥的,為了防腐蝕下半部分貼了層瓷瓦,根本不需要什么所謂的零件。
毎年汛期,中國就有現城市內澇
2020年“德國下水道粉”講述傳奇故事
2010年,“德國下水道粉”講述傳奇故事
2015年1月1日,德國媒體澄清“下水道”傳奇
2016年,時任青島市市政公用建設中心副主任的黃緒達給出過更具體的說法。他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確有工人在地下管網發現過一些未用過的材料,“但這并非德國人專門、精確放置,而只是一些多余的零部件(材料)隨機存放在那里而已。”關于“油布包”的傳奇故事,類似的、在青島確有發生過,但和下水道無關。德國人占據青島期間,建造了不少別墅,當他們離開中國后,對原來居住的別墅念念不忘,于是就寫信告訴后來的主人,提醒他們當初一些剩余的管網備件的存放位置。
那么,“德國下水道粉”是怎么產生的呢?
經過有心人查證,“德國下水道粉”實際起源于臺灣1991年上映的一部名叫《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電影,片中一個隨著國民黨逃到臺灣的角色回憶家鄉青島時說:青島那個地方啊,建筑特別的好,德國人建的,尤其是那個下水道,做的特別的大,特別的寬,不管下多大雨,等這個雨停了之后,地面上絕對不會積水,不像臺北這樣子,下一陣雨就會積水……
由于這部電影曾經轟動一時,于是這段臺詞就被人當作事實、廣泛傳播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