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近日突然放了個大招,宣布要對從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搞對等限制。不過那些在中國本土生產的歐資企業產品不受影響,我國這次主要針對的就是實打實從歐洲運過來的那些。這一下可把歐盟給整懵圈了,估計他們做夢都沒想到,中國會在這節骨眼上動手。要知道,現在中歐正忙著貿易磋商呢,月底還要開峰會,按常理說,這種時候大家都會先把分歧放一放,好好談合作。
但這次我們偏不,為什么?因為歐盟先不地道。他們一邊拉著咱們的手說要合作,轉頭就對中國企業下黑手,又是搞限制又是加關稅的,臉都不帶紅的。那既然他們能邊打邊談,我們憑什么不行?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這對等反制沒毛病。說起來歐盟也是活該,這幾年凈干些撿了芝麻丟西瓜的事兒。
本來吧,中歐合作的牌面多好,要是能好好聯手,完全能成為對付美國關稅大棒的 "鐵盾牌"。結果呢?他們自己非得在中間瞎折騰,一會兒跟著美國起哄,一會兒又想從我們這兒撈好處,哪有這么好的事兒?現在好了,美國那邊早就對歐盟虎視眈眈,關稅一加再加,把歐洲企業逼得快喘不過氣了。這時候咱們再補上這么一下,歐盟的日子能好過嗎?就像那多米諾骨牌,第一塊倒了,后面跟著全塌。
你瞅瞅現在歐洲的處境,簡直是腹背受敵。美國那邊,拜登政府正拿著關稅大棒步步緊逼,不管是汽車還是能源產品,能加稅的地方一點兒不含糊。歐盟本來還指望跟咱們搞好關系,能在中美之間找個平衡點,結果自己把路走窄了。有人可能會說,我們這招是不是太狠了?其實真不算啥致命打擊,主要是敲敲警鐘。但關鍵是時機太微妙了,現在歐盟經濟本來就疲軟,能源危機的坑還沒填上,制造業又天天喊著缺訂單,這時候貿易上再出幺蛾子,可不是雪上加霜嘛。說句實在的,中國已經夠意思了。
之前多少次,只要歐盟表現出一點點合作的誠意,咱們都愿意給機會。但他們呢?總覺得咱們好說話,一邊享受著和中國貿易的紅利,一邊又跟著美國搞小動作。就拿去年來說,他們跟風美國搞所謂的 "供應鏈審查",折騰了半天啥證據沒有,最后還不是不了了之?現在美國那邊還在步步緊逼,又是要對歐洲鋼鋁產品加稅,又是要搞 "芯片法案" 搶歐洲的企業。歐盟本來能拉上我們一起扛,結果自己把這層關系搞僵了。
你說這不是自尋死路嗎?可能有人要問了,那月底的中歐峰會還開不開?磋商還繼不繼續?放心,會照開,談也照談,但主動權現在在中國手里了。之前是歐盟覺得自己占優勢,動不動就提條件,現在他們該掂量掂量,自己到底能拿出啥籌碼。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歐洲這些國家也是被自己的 "小聰明" 坑了。總想著在中美之間玩平衡術,既不想得罪美國,又想從中國撈好處。可國際政治哪有這么簡單?你要么選邊站,要么就拿出真本事搞自主,想兩頭討好,最后只會兩頭受氣。
就拿這次被限制的醫療器械來說,歐洲的醫療設備產業本來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中國市場又大,每年進口不少,結果他們非得跟著搞貿易保護,去年就對咱們的醫療產品加了不少限制。所以說,如今我們只是對等反制罷了。現在歐盟內部已經炸開鍋了,那些做醫療器械出口的企業天天去歐盟總部抗議,汽車廠商也跟著慌,生怕下一個被反制的是自己。德國那邊更是急得跳腳,畢竟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最高。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一步錯,步步錯。歐盟當初要是能堅定地跟咱們站在一起,共同應對美國的貿易霸凌,何至于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現在好了,中美這 "混合雙打" 一上來,歐盟是左支右絀,天都快塌了。接下來就看月底的峰會了,歐盟要是還拎不清,繼續跟著美國胡鬧,那等待他們的只會是更難受的局面。要是能幡然醒悟,拿出點誠意來,那合作的大門還敞開著。但機會就這么一次,能不能抓住,就看他們自己了。
參考資料
中方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采取“對等限制” 業內:三大品類受關注《財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