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昊星
自7月以來,全國多地持續遭遇高溫、暴雨、臺風等天氣,對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多重挑戰。
面對嚴峻天氣形勢,各部委及各地政府迅速響應。
全國總工會撥款近4000萬元
中華全國總工會已安排近4000萬元資金,用于引導和帶動各地工會聚焦兩類重點群體開展送清涼活動。
一是夏季露天作業的交通、物流、電力、建筑、環衛、公安、消防等行業和存在生產性熱源高溫作業場所的從業人員;
二是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靈活就業人員。
各地提供送清涼服務
山東省青島市啟動“夏季送清涼”行動,組建9支巡查組每日三次排查地下通道、橋梁、涵洞等重點區域,發放藿香正氣水、礦泉水、清涼包(含小扇子、清涼油等),并為流浪人員提供空調避暑場所。
面對極端天氣,青島市救助服務中心及時啟動極端天氣應急預案,通過“街面巡查+物資保障+科技賦能”三位一體模式,為流浪乞討及臨時遇困人員筑起安全防線。
青島市救助服務中心為露宿人員發放物資。來源:青島民政
江蘇省揚州市重點排查老舊線路用電隱患,協調專業團隊搶修故障設備,對無法即時修復的場所提供臨時避暑點。
此外,對低保對象、獨居老人、困境兒童等開展入戶排查,重點檢修防暑設備(空調、風扇),發放綠豆湯、清涼油、花露水、藿香正氣水等防暑降溫物品或高溫一次性用電補貼,為困難群體提供針對性、個性化救助幫扶。
多地部署防汛防臺風工作
7月份,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日益復雜嚴峻。多部委和地方政府迅速響應,統籌推進水旱災害防御、城市內澇治理、山洪和地質災害預警、應急搶險、人員轉移安置等重點工作,全面加強防汛減災各項部署。
為科學應對嚴峻汛情,水利部會議決定自7月1日起啟動主汛期“周會商+洪水場次會商”機制,全面落實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會議強調,要加密、滾動、超前、精細做好雨水情監測預報,動態、精準調整預警閾值,確保預警信息直達防御一線。
據水利部7月7日對最新雨情水情的會商研判,受臺風“丹娜絲”影響,7日至10日江南東部將迎來一次強降雨過程,浙江東部南部、福建東部沿海、江西中部東部等地部分地區將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天氣。
受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影響,7月7日,浙江溫州,船舶在洞頭東沙漁港停泊避風。中新社記者 周健 攝
面對即將來臨的強降雨,地方水利系統迅速行動。浙江省水利廳提前調度溫州、臺州等地大中型水庫、平原河網區泵站等預排水量1.5億立方米,騰出調蓄空間;聚焦山洪、水庫山塘、河網、海塘等重點領域,下發風險提示單,督促各市縣抓緊摸排風險、強化防御措施,做到閉環管控。
福建省水利廳針對沿海地區水庫、在建水利工程等,督促落實安全度汛措施,加強工程巡查防守,要求在建水利工程適時停工,確保工程和人員安全。
內蒙古自治區應急管理廳會同多省市迅速行動,扎實推進防汛備汛工作。各地通過開展實戰演練、成立工作專班、強化多部門聯動機制、完善預警體系等多項舉措,全方位提升防汛應急響應能力,確保安全度汛。
山西省則在物資、隊伍和機制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截至目前,山西省全省共儲備防汛抗旱物資9.48億元,落實搶險隊伍1345支7.05萬人;共組織業務培訓1221次,培訓5.97萬人次;組織開展演練926次、參演人數5.76萬人次。
在重點區域防控方面,山西呂梁對全市水庫實行“汛限水位紅線管理”,每日巡查溢洪道、放水設施等關鍵部位,確保泄洪通道暢通。針對549座淤地壩建立“一壩一策”防御體系,重點對88座威脅村莊安全的重點淤地壩細化人員撤離路線圖,強降雨期間實行“雙人雙崗”巡查制,通過人工巡查與智能監測結合,確保工程安全運行。
黑龍江省則強化預警與響應機制,水利廳要求全面落實“叫應-反饋”機制和“五個關鍵環節”責任制,堅決防止人員傷亡。強化水庫汛限水位監管,按照“一庫一策”指導預泄騰庫,科學調度攔洪錯峰。加強強降雨和洪水期大壩堤防巡查,做好險情防范和應急準備。
此外,還要求在建工程落實度汛措施,嚴格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強化指揮調度,確保重大險情及時叫應、迅速上報、精準處置。
參考來源:應急管理部官網、水利部官網、央視新聞、新華社、中新社、青島早報、揚州市民政局、呂梁新聞網、黑龍江日報等
來源:國是直通車
編輯:高琰瑭
責編:魏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