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碑立惠州
錢漢東
大文豪蘇東坡曾被貶嶺南惠州二年零八個月,他留下的名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讓惠州和惠州的荔枝名揚天下。日前,我有幸應邀為惠州題書蘇東坡荔枝詩碑,并專程前往惠州古荔枝園為詩碑揭幕。
左一為錢漢東教授
初夏,正值荔枝成熟時節,古荔枝園里,粗壯的古荔樹綠葉叢中掛滿了紅燦燦的果實。平生第一次看到長在樹上的荔枝,眼前一亮,心生歡喜,順手摘幾顆嘗嘗,哇,果然名不虛傳,其殼薄核小、肉厚甘甜、汁水豐盈,實在太好吃了,怪不得蘇東坡要“日啖荔枝三百顆”,愛不釋手了。
公元1094年,蘇東坡被貶嶺南惠州,情緒低落的他,攜幼子蘇過、愛妾王朝云,翻山越嶺前往那片陌生而偏遠的地方,深感前途迷茫,內心充滿了忐忑與不安。在南下途中,東坡偶遇“惠州通”顧秀才,顧秀才向他介紹嶺南的淳樸風土人情,他對惠州有了新的認識,還作詩《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相贈。蘇東坡到達惠州時,受到當地父老鄉親的盛情歡迎,這大大地撫慰了東坡受傷的心靈,激發了他對嶺南的興趣,還在白鶴峰上蓋起了新居,準備定居此處。但事與愿違,命運多舛的蘇東坡不久后又被貶往海南。
在惠州,東坡遇見了當地的老太守錢酥。錢酥為江南吳越國王錢镠第十世孫,他在此地踐行祖訓,造橋鋪路,治水種荔,建校興學,鼓勵農桑,頗有政聲。在錢酥的眼里,惠州的景色與故鄉西湖很像,于是他在此置地定居,成為嶺南錢氏的始遷祖。錢酥仰慕蘇東坡的才華,他們談古論今,詩詞唱和,相交甚歡,引為知己。在當地的錢氏宗祠中,還記載著兩位先賢交往的生動故事。此次,惠州錢家人錢新發、錢水先等宗親在政府的支持下,有意在酥公祠旁的古荔枝園內豎立蘇軾荔枝詩碑,他們囑余書寫詩句并記載東坡與酥公的往事,欲將佳話流傳下去,同為錢家人,我十分贊賞他們的作為,當仁不讓地一口答應。
惠州西湖為天下三大西湖之一,來此,仿佛目睹了一幅徐徐展開的嶺南水墨畫。想必當年惠州西湖的美景,亦感動了蘇軾這位走南闖北的大才子,他揮筆寫下“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詩句。的確,這是一個有溫度、有情感的地方,每一處景致都散發著濃郁的藝術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始建于唐代的西山泗洲塔高聳入云,宛如杭州保俶塔一般質樸高雅,又像一位沉寂的長者,默默地守護著這塊古老而美麗的沃土。湖水如溫潤的碧玉般清澈,湖中的島嶼星羅棋布,亭臺樓閣造型各異,拱北橋、西新橋等似一條條玉帶披在湖面上,將西湖點綴得如詩如畫。望著漫長的惠州蘇堤,同行的張亦鋒博士感慨道:蘇軾所到之處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和故事,他在此辦學興教、施藥救急、捐款造橋等,為民眾做了很多實事、好事,這像杭州的蘇堤一樣,為解決水患問題而修建的,如今成為當地的標識,人們也從中感受到了蘇東坡憂國憂民的情懷。
在惠州西湖孤山的東麓,我們拾級而上,去瞻仰蘇東坡的塑像。離塑像不遠處是千古文豪東坡的“紅顏知己”王朝云的長眠處。墓為圓拱型,石磚砌,清嘉慶六年(1801年)惠州知府伊秉綬重修,并撰寫了墓碣及碑文。王朝云在惠州時遇瘟疫,身體十分虛弱,終日與藥為伴,總難恢復;她還擔心蘇公遭遇不測,燒毀了不少可能惹事的蘇公詩稿。蘇軾《朝云詩》云:“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他拜佛念經,尋醫煎藥,乞求她康復。但從小生長在江南的纖弱女子王朝云,最終耐不住嶺南悶熱惡劣的氣候,帶著不舍與無奈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爸艺?,唯有朝云也”,這是蘇東坡發自肺腑的長嘆。他在朝云的墓前建了一座六如亭來紀念她,因她死前所念四句偈中有佛家所謂“六如”,因此取亭名為“六如”,并親手寫下亭子的楹聯:“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睆墓胖两?,在蘇東坡與王朝云的軼事傳聞中,最為有名的應是那一則“不合時宜”的故事。王朝云墓后蓋有“東坡紀念館”,展陳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東坡發明的用毛竹為工具,引山泉為村民提供了“自來水”,以解百姓飲用水之急難,造?;葜莸墓适?,給我印象深刻。此舉在當時堪稱奇跡,只有時刻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并與百姓融為一體,善于思考和發現的人,才會想到毛竹的新用途吧!
羅浮山是嶺南的名山,離惠州并不遠,自古擁有“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嶺南第一山”的稱號。蘇東坡多次游玩羅浮山,問道探幽,便愛上了“四時春”的羅浮。羅浮山有座沖虛古觀,是東晉道教理論家、名醫葛洪(284~364年)的隱修處,聲名遠播,前來學道者眾多,現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在動亂年代,沖虛古觀為軍隊的療養處,因而逃過一劫,文物建筑未受破壞。古觀坐北向南,是一套四合式庭院木石結構建筑,包括山門、正殿和兩廊,典雅古樸。觀后右側有葛洪煉丹灶、洗藥池等古跡,還有后人所建的東坡山房、丹石祈壽世石刻等。在葛洪的醫學著作《肘后救卒方》中有一個方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據說葛洪是從當地藥農口中,得知服用青蒿汁能治療瘧疾,可惜并未引起眾人重視。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列出了青蒿與黃花蒿兩個條目,當“青蒿一握”再度出現在中國主流醫藥典籍之中,已過1000多年了,但“青蒿一握”是否能真的治療“瘧疾寒熱”仍然沒有明確的說法。直到1600年后,青蒿素才被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證實有效,獲得社會公認,并由此榮獲了諾貝爾獎。
惠州的荔枝是最令蘇東坡陶醉的美味,他甚至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三百顆荔枝起碼十幾斤重,再美味也不可能吃這么多吧。再說荔枝吃多了易上火,一般人絕對不敢多食。蘇東坡是用夸張的手法盛贊惠州荔枝的美味,猶如李白那“白發三千丈”的名句一樣。不過,在嘗過惠州荔枝后,我也是驚喜不已、拍案叫絕,今生嘗過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荔枝,惠州荔枝絕對穩坐第一。東坡君見多識廣,乃真正的識貨之人!因怕上火,我不敢多食,只能適可而止。當地文友黃江對我說放開吃,無事的;又說荔枝剝去外殼后,將頭部那塊呈咖色的小硬塊咬掉,就不會上火了。黃兄所教這招果真靈光,后來我屢試不爽,不知當年蘇公是否亦采用過如此妙招。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被葜菀蛱K軾而名揚天下,惠州的荔枝也承載起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清人江逢辰詩云“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蘇東坡深愛著敬他愛他的嶺南鄉親,嶺南鄉親對蘇公亦有剪不斷的情思。如今,惠州古荔枝園內新添了蘇公荔枝詩碑,弘揚東坡文化,傳承君子風范,惠州的父老鄉親正努力踐行著!
錢漢東簡介:
錢武肅王37世孫。祖籍浙江諸暨,始遷祖為嵊州市竹溪村。華東師大中文系畢業。上海報業集團《新讀寫》雜志社名譽社長、編審,《文匯報》高級記者,上海市新聞出版系統高級職稱評審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上海市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總干事,上海地方史志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錢镠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交通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等,現任聯合國世界數字經濟組織數字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
錢漢東應邀為中華四大佛教名山題匾書聯,為屈原故里、采石磯太白樓、東坡赤壁、陋室銘遺址、西施故里等700余處名勝古跡題匾書碑,為上海中共一大、四大會址惟一題匾者,被譽為當代文人書法家。連續兩屆榮獲中國冰心散文獎,2013年榮登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十大杰出人物榜首,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2019年榮獲諸暨市首屆十大最美鄉賢。
著有《歲月留香》《人間瓷話》《名人印象》《尋訪中華名窯》《日照香爐》《錢漢東考古文選》《錢漢東詩文墨跡選》《錢漢東散文隨筆選》《尋夢西施故里》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