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鋼筋水泥里,鄰里之間的距離常常被一扇門隔開,可能是互不打擾的安寧,也可能因細微的交集生出意想不到的波瀾。
一位女子爆料自己被鄰居冒用地址點外賣的經歷,鄰居一句輕描淡寫的“可能不小心寫錯了”,態度甚至是非常囂張,叫來自己男同事威脅。
不僅沒平息爭議,反而讓這場由外賣地址引發的糾紛成了人們熱議的焦點。
事情的開端并不復雜,李女士住在一棟老式居民樓里,每層兩戶,她住在602,對面住的是603,門對門相隔不過三米。
突然有一天,外賣小哥的敲門聲驚擾了她,可是李女士想了一下,自己并沒有點外賣,可能是點錯了,便沒有過多理會。
誰知,接下來的幾天里,每天都有外賣點錯,點到李女士的家中。
為了查明真相,李女士特意查看了自己家門口裝的監控視頻,不看不知道,一看驚呆了!
沒想到竟然是鄰居603點的外賣,并且一連七天寫的都是李女士家的602地址,雖說是一層樓的鄰居,但是這也讓李女士心里犯嘀咕。
更讓她覺得奇怪的是,有一次她故意等在外賣員離開后,敲響了對門的門,開門的女鄰居手里正拿著一份跟剛才外賣員送來的一模一樣的麻辣燙。
看到李女士,鄰居臉上閃過一絲慌亂,李女士絲毫沒留情面的問她干嘛要用自己家的地址,誰知鄰居只是輕飄飄的說可能是寫錯了吧。
這下李女士怒了,什么點錯了,已經一個星期了,一星期能點錯七天的嗎?
鄰居隨即說到,那個可以改的,改一下就好了,李女士便讓鄰居當場改,并表示,以后如果還是冒用自己家的地址,就報警了。
誰知,那鄰居居然說,那你隨便啊,態度甚至有些囂張、不屑。
連續七天,七份外賣,七次“點錯”,這樣的頻率早已超出了“不小心”的范疇。
讓她不適的是,自己的家庭住址、門牌號被陌生人(外賣員)反復確認,而這一切的源頭,竟是鄰居一次次的“失誤”。
這就引起了李女士的懷疑,隨后,李女士便在門上貼了紙條,告知騎手,有任何糾紛請找隔壁鄰居。
誰知,603的人居然還罵了李女士,李女士一氣之下便報了警。
603的人甚至是叫來兩個男同事,一上來就和李女士開始吵。
民警來了之后,鄰居603和叫來的男同事都不提供身份信息,最后帶到了派出所,才把信息交代出來。
民警在調解的過程中,李女士就一個要求,讓603的鄰居道歉,可是鄰居遲遲不愿道歉,反而要求李女士將視頻刪掉,就這樣的態度,誰都不可能輕易和解的。
從邏輯上看,“點錯地址”的說法本身就存在許多疑點。
如今的外賣平臺在下單時,地址欄通常會默認保存常用地址,想要修改地址需要手動操作,且會顯示完整的門牌號供核對。
即便偶爾誤觸,連續七天都精準“點錯”到對門,概率堪比中彩票。
更關鍵的是,每次的收件人姓名都不同,這意味著要么是鄰居家每天都有不同的人點外賣,且每個人都不約而同地填錯了地址。
要么就是有人在刻意使用虛假姓名下單,故意填寫了李女士的地址。
李女士的疑惑并不是沒有道理。
在現代生活中,外賣地址的填寫早已形成固定流程:打開APP、選擇地址、確認下單,整個過程中地址欄的修改需要至少兩步操作,且系統會自動提示“是否保存為常用地址”。
對于長期居住的人來說,常用地址早已默認保存,想要“點錯”到對門,需要手動刪除原有地址、重新輸入門牌號。
還要恰好輸成鄰居的門牌號,這樣的操作,一次可能是疏忽,七次那就像是精心設計的“巧合”。
事情被曝光之后,網友們紛紛猜測鄰居這樣做的目的。
有網友就講了自己鄰居家也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同層的一戶故意標鄰居家房號下單的,到了就讓放門口,騎手走后他才出來拿。
回去就給人家騎手差評,片區內的一位騎手經常被這個點外賣的差評,有一次忍不住了,直接上門給鄰居打了,到派出所才知道是旁邊的那一戶點的外賣,寫的鄰居家地址。
這個騎手人家之前是做美團的,后來做其他家騎手還被差評這才找上門。
典型的給騎手差評,又怕找上門,才故意寫鄰居的地址。
還有網友說,這個鄰居可能是想占小便宜。
如今外賣平臺競爭激烈,新用戶往往能領到大額優惠券,老用戶也會有滿減、折扣等福利。
如果頻繁使用同一個地址和手機號下單,優惠力度可能會變小,而如果“借用”鄰居的地址,搭配不同的手機號和收件人姓名,就能持續享受新用戶或高頻用戶的福利。
更重要的是,外賣員送餐時通常以地址為準,只要門牌號正確,很少會核對身份證,這就給了“冒領”可乘之機。
即便李女士拒絕接收,外賣員也可能因為超時等原因,最終將餐品交給對門的這位女鄰居,相當于不花或少花錢,就能吃到外賣。
還有網友說,可能是603的女士的眾多追求者給點的外賣,寫自己家的地址,萬一找上門來了自己解釋不清楚,才故意寫的鄰居李女士的地址。
一場由外賣地址引發的糾紛,看似微不足道,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變遷。
女鄰居一句輕飄飄的“可能不小心寫錯了”,背后是對他人權益的輕視。
而李女士從最初的包容到最后的堅定,展現的是普通人對自身權利的覺醒。
在“陌生人社會”里,沒有誰有義務為他人的“不小心”買單,也沒有誰應該為了所謂的“鄰里和睦”,犧牲自己的生活安寧。
愿每一個人都能守住自己的邊界感,也尊重他人的空間,讓鄰里之間的距離,既不過于疏遠,也不過分親密,在“不打擾”的默契中,共同守護城市生活的溫度與秩序。
畢竟,最好的鄰里關系,從來都不是不分你我,而是彼此尊重,各自安好。
今視頻長天新聞2025-07-09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