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俄烏沖突從2022年開始到現在也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最開始,許多人都認為俄羅斯能夠憑借大國的戰斗力對烏克蘭進行碾壓,短時間內結束戰斗,但是現在戰爭打了這么長時間,不但沒看到結束的可能,甚至俄羅斯的戰線還越來越長。
就連普京本人都承認,俄烏沖突比預期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之下,有部分比較悲觀的軍事家也做出了一種猜想,那就是俄羅斯是否會在這次沖突之中被西方徹底拖垮,從而導致最后的解體。
取材網絡
盡管這種猜想并不算現實,但是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同時這種猜想給中國提了一個醒,如果俄羅斯真的走到了解體這一步,有一塊6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絕對不能放棄。
617萬平方公里背后的舊賬
別看現在地圖畫得清清楚楚,但翻開歷史書,里面還有許多賬還沒算清。我們說的這617萬平方公里,不是隨意編纂出來的數字。
這片土地,是從清朝開始一步步被沙俄“談”走的,從璦琿條約到北京條約,一道道紅線畫下來,一步步割走了原本屬于中國的土地。而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弱國無外交”的狀態,只能忍氣吞聲。
取材網絡
比如海參崴,也就是今天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本來是中國東北的門戶,后來直接成了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駐地。
再比如伯力,今天的哈巴羅夫斯克,也在清末被沙俄強占。這些地方不光地大物博,而且戰略位置極其敏感,甚至能夠稱得上是整個東北亞的交通命脈。
蘇聯解體的時候,其實對于中國來說是個機會。中國通過外交協商,收回了黑瞎子島西半部,那是靠談換來的讓步。
取材網絡
但剩下那么多地方,沒談,也沒打,最終就成了歷史沉疴?,F在的中俄邊界看起來是穩定了,但穩定背后的前提是:俄羅斯還在。如果這前提沒了,那些老賬,肯定會再次被翻出來。
而且這可不只是“面子問題”,更是“底子問題”。遠東那片地,藏著的是中國急需的資源:油氣、稀土、木材,還有淡水湖貝加爾湖,那是整個東北亞的水源命脈。
更別說圖們江,那是吉林省唯一可能出海的通道。如果這塊地方出點什么事,東北的經濟說不定也會因此出現不少問題。
取材網絡
俄羅斯解體后的局勢
很多人以為,俄羅斯雖然被西方圍攻,但骨架還在,撐得住。但現實遠比我們想象中要脆弱。俄烏戰爭打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年,不僅前線膠著,后方也開始吃緊。俄軍傷亡慘重,兵力跟北約一比,差了一倍還多。
更糟的是,俄羅斯內部的各種矛盾、經濟崩潰、寡頭分裂,正在把這個龐然大物往“蘇聯2.0”的方向推進。
就像是最近的車臣、韃靼斯坦、遠東自治州,哪個不是蠢蠢欲動?如果真有哪一天,俄羅斯像當年南斯拉夫一樣碎成一地,那中國的北部邊境,就不是“鄰國”,而是“亂國”了。
取材網絡
這還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美國和北約可能會趁這個機會把手伸向中亞。比如中亞五國,特別是哈薩克斯坦,一旦倒向西方,中國的西北邊境就等于門戶大開。
再加上北約可能借助俄解體的混亂,直接把軍事基地建到中國家門口,真等到那時候,咱們之前在南海搞的戰略緩沖,等于全白費了。
更現實的擔憂是,美國肯定不會只看熱鬧。它一定會“借火燒房”,在臺海、新疆、蒙古等地制造事端,對中國形成“多線圍堵”。
取材網絡
到那時候,中國不但要顧著家門口,還得防著其他國家從中作祟,這樣的局面,咱們絕不能打個“措手不及”。
中國該怎么辦?
很多人一聽到“領土”兩字就熱血上頭,以為該動手就動手。但冷靜一點看,這事不是靠吼就能解決的。中國現在該做的,是三件事:穩住邊界,守住資源,提前布好局面。
第一件事,就是邊界問題不能起波瀾。2025年7月,中俄邊界聯合委員會剛剛開完第31次會議,雙方再次確認4300公里邊界線“無爭議”。
取材網絡
這話不是說給別人聽的,其實是在給未來定調,不主動挑事,但也不掉以輕心。中國新版地圖上重新標注了“海參崴”“伯力”等歷史地名,俄羅斯那邊也默認了,這是一種“默契”,但不是“放棄”。
第二件事,是要把資源戰略擺在更高的位置。我們不能再把雞蛋全放在俄羅斯這一個籃子里。能源上,要大力加強跟中東、中亞的合作,尤其是沙特、伊朗這些國家,別讓石油氣全靠俄輸。
圖們江出??诘拈_發也要提速,中俄朝三方得坐下來好好談,把吉林“出海夢”真的做成現實,這樣中國才不會在戰略上處于被動。
取材網絡
第三件事,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國防。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冷戰時代,但“熱戰”的火苗從沒熄過。
中國要繼續加大軍費投入,尤其是在東北方向的常態化演訓不能停。導彈防御系統、邊境衛星監控、網絡戰備份,這些關乎國土安全的防線,必須提前布好。
同時,外交上要更有彈性。普京在2025年5月剛說過,中俄關系是“國家間關系的典范”,這不是客套話,是在給彼此臺階。
取材網絡
現在中國跟俄羅斯80%的貿易都用本幣結算,這種“去美元化”的趨勢,既是防外來風險,也是爭取主動。只要中俄關系不出大問題,中國在遠東的戰略緩沖還在。
海蘭泡的慘案、璦琿的失地,都是中國歷史上抹不去的痛。但今天的中國,不能靠“復仇”來找回尊嚴,而是要靠實力和智慧守住未來。
那塊6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或許永遠不會回到中國地圖上,但它的資源、它的出口、它的戰略通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手里。
取材網絡
俄羅斯解體不是中國希望看到的結果,咱們也不盼著鄰居出事。但如果真走到了那一步,中國不能做“看客”,更不能做拱火者。那片土地上發生的每一件事,背后都是中國的生存利益。
說到底,這不是“領土情懷”,而是“國家命脈”。該做的準備,一刻不能耽誤。因為一旦局勢變了,那就是“搶時間”的博弈了。而時間,從來只站在早做準備的人那邊。
參考資料
《遠東地區發展與中俄合作前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